出处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6-84,90,共10页
Historical Archives
参考文献13
-
1黄鸿钊.清末民初中葡关于澳门的交涉和新约的签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9(2):97-113. 被引量:6
-
2黄鸿钊.《清末民初中葡关于澳门的交涉和新约的签订》.黄鸿钊.《澳门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3三联书店.1958年翻译出版.《中国关税沿革史》.
-
4.《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M].,.第383页.
-
5《清实录》卷四八六,第58册《大清德宗景皇帝实录》(七),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29页.
-
6“外务部来电,三月十九日”,盛宣怀.《愚斋存稿》,思补楼藏版卷六十四,第4页.
-
7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档案,《商约收电档》2096.(四).
-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档案,《商约发电档》2097,(三).
-
9《澳门专档》第三辑,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5年编印,第312,408,408--409,417,305页.
-
10《办理商约文牍·葡约》,北京大学历史系藏稿本.
共引文献9
-
1苏苑.唐绍仪与中英西藏谈判述评[J].西藏研究,2001(1):74-79. 被引量:2
-
2黄达远.晚清新疆城镇近代化初探[J].西域研究,2005(3):101-106. 被引量:5
-
3李永胜.1902年中葡交涉述论[J].安徽史学,2007(2):54-60. 被引量:2
-
4杨国强.中西交冲:19世纪后期的传教和教案[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1(4):19-29. 被引量:1
-
5朱昭华.清末中葡澳门勘界谈判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65-69. 被引量:2
-
6黄雁鸿.清末中葡澳门勘界谈判过程中的博弈与周折[J].中国文化研究,2014(2):122-135. 被引量:1
-
7张丽.60年来大陆地区澳门史研究回顾[J].兰州学刊,2015(1):19-34. 被引量:3
-
8赵春晨.澳门历史研究与新史料的刊布和利用[J].学术研究,2003(6):112-117. 被引量:2
-
9赵毓坤.民国时期的商标立法与商标保护[J].历史档案,2003,16(3):119-12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39
-
1黄光域.关于赫德致金登干的书信[J].历史研究,1979(12):92-93. 被引量:1
-
2黄鸿钊.清末民初中葡关于澳门的交涉和新约的签订[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9(2):97-113. 被引量:6
-
3付海晏.银坑事件与中葡澳门交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4):97-103. 被引量:1
-
4徐素琴.民国初期中葡有关澳门界务的交涉[J].广东社会科学,1999(3):47-54. 被引量:2
-
5黄鸿钊.民国时期的澳门问题交涉[J].江苏社会科学,1999(4):1-13. 被引量:3
-
6黄鸿钊.清末澳门的勘界谈判[J].南京社会科学,1999(12):34-41. 被引量:4
-
7邹爱莲.中葡《通商和好条约》与澳门勘界问题[J].历史档案,1999(4):114-118. 被引量:4
-
8金立成.赫德——阴險的帝国主义分子——一頁帝国主义侵占中国海港史[J].学术月刊,1960,4(10):57-61. 被引量:7
-
9马天增.赫德是什么人?他参与中国政治的情况怎样?[J].史学月刊,1954(5):14-15. 被引量:1
-
10黄启臣.赫德与《中葡和好通商条约》[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1(3):81-89. 被引量:4
-
1阿拉腾奥其尔.清代新疆奏议专题档案史料介绍[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8(4):79-86.
-
2杨继波.明代有关澳门问题档案的发现及史料价值[J].中国档案,1999(2):17-18. 被引量:1
-
3新书选介[J].全国新书目,2000,0(1):10-16.
-
4耿军文.澳门问题明清档案走出深宫[J].档案,1999,0(1):47-47.
-
5金晨.澳门问题由来[J].图书馆学研究,1999(6):99-100.
-
6刘永国.正确体现“一个中国”原则[J].对外大传播,2002(7):13-15.
-
7焦静宜.清末年轻的外交家唐绍仪[J].文史精华,1996,0(1):42-44.
-
8孟宪谟.《澳门问题始末》出版[J].出版参考,1996(20):7-7.
-
9陈文源.汤开建《委黎多〈报效始末疏〉笺正》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9):29-31.
-
10华夏.贯彻“一国两制”方针 办好对港澳广播──中央电台对港澳广播听评研讨会综述[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1998(12):66-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