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张扬
被引量:2
出处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4-156,共3页
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二级参考文献22
-
1鲁洁.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J].教育研究,1998,19(9):13-18. 被引量:302
-
2赵友元.转换教育思维 重读“教育规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53-56. 被引量:5
-
3伊·谢·科恩.自我论[M].北京:三联书店,1986,12...
-
4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5包霄林 李景瑞.哲学与历史之镜—十年哲学发展的简要回顾[N].光明日报,1998.(12).1998.(12).
-
6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A].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7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4)
-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9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
10瞿葆奎.教育学文集·日本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37
-
1王苏华.关注主体 引导自律——新时期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基点[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85-88. 被引量:2
-
2陈树梅.德育在教育中地位的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1):57-59.
-
3王军.略论当代大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之建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9):84-85.
-
4王妮妮.论高校德育改革进程中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育[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59-62. 被引量:1
-
5阳林.价值引导和主体自我构建:学校德育实施的基本原则[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94-97. 被引量:2
-
6阳林.对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10):167-169.
-
7许文贤.反思、超越与践履——现代高校德育的个体价值目标及其实现[J].改革与战略,2005,21(1):82-84.
-
8张云志.网络文化背景下的高校德育工作[J].太原大学学报,2005,6(1):68-70.
-
9肖玲,舒首立.关于大学德育创新的思考[J].咸宁学院学报,2006,26(5):196-198.
-
10袁春贤.一次生动的消防科普教育课——“百名打工妹消防体验”活动纪实[J].劳动保护,2006(11):42-43.
同被引文献22
-
1邓惠明.略论“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86-89. 被引量:1
-
2林仁杰.试论主体性道德教育的特征和方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273-275. 被引量:7
-
3张忠华.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04,20(6):64-68. 被引量:24
-
4蔡茂华.柯尔伯格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及其启示[J].中州学刊,2005(4):132-134. 被引量:5
-
5王欣.主体道德教育的凸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11):74-76. 被引量:1
-
6钱同舟.主体互动:道德教育的重要方法和途径[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6(1):48-49. 被引量:1
-
7谭德礼.当代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0(3):46-49. 被引量:5
-
8彭忠信,张伟强.对主体性道德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理论界,2006(7):194-195. 被引量:5
-
9杜凯.西方自我思想道德教育观念的历史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4(3):202-205. 被引量:3
-
10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要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
-
1冯洁.论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发展[J].高教探索,2006(3):92-92. 被引量:2
-
2李婷婷.浅谈对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性的认识[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7):231-231.
-
3钟良珍.论道德教育客体主体性的高扬[J].中国成人教育,2004(3):59-60. 被引量:3
-
4冯洁:主体性道德教育与道德教育客体主体性的张扬[J].小学德育,2010(5):4-4.
-
5肖雪梅.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探究[J].学理论,2015(28):173-174. 被引量:1
-
6吴文君,张彦通.主体间性视域下导师与研究生交往的德育效应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1):19-22. 被引量:2
-
7张毅翔.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精神动力系统[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8):11-14. 被引量:3
-
8阙贵频.大学生道德社会化主要隐忧问题透析[J].学术论坛,2008,31(7):197-201.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