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54-955,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参考文献5
1 Joint Research Center Instute for the Environment. Guideline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Emitted from Indoor Materials and Products using Small Test Chambers,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of Life, 1992.
2 陈威威.北方地区高校教室内空气品质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3 戴欢欢,岳巍,申得民.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J] .城市发展研究,2001,8(6):73-76. 被引量:21
4 张晨.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及其研究概况[J]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7):333-333. 被引量:9
5 戴天有,刘德全,曾燕君,刘士励,Robert Carley,康剑石.装修房屋室内空气的污染[J] .环境科学研究,2002,15(4):27-27. 被引量:56
二级参考文献14
1 杨博民.心理实验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2 William T W,Jr.Linda Forehand,Norma T Murphy,et al.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indoor air pollutants[M]. NJ USA:Noyes Data Corporation,1992.
3 伊先仁,秦钰惠.环境卫生国家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 Spengler J D,Dockery D W,Turner W A,et al.Long-term measurements of respirable Sulfates and particles inside and outside homes[J].Atmospheric Environment,1981,15:23-30.
5 William T W,Norma T M,Riggan R M.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oxic organic compounds in air[M].NJ USA:Noyes Data Corporation,1990.467-525.
6 国家环保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0..
7 GB/T 18204.1-18204.30-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
8 陈建安,兰天水,杨文芳.旅店室内空气甲醛污染对从业人员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J] .现代预防医学,1997,24(4):466-469. 被引量:12
9 刘亚平,王建华,朱春阳,张伟,张旭宏,王文,尤秀新,李永恒,张铁兵.农村居室装潢后空气中甲醛及耗氧量现状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1998,15(2):78-79. 被引量:8
10 陶晓燕,蔡文德,应晨江,谢红,赵美英.证券公司空气中几种污染物分布及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1999,15(5):442-442. 被引量:4
共引文献82
1 王顺.装修居室室内甲醛含量的检测及分析[J] .广西纺织科技,2009,38(6):65-66.
2 姚志良,尹静雅,王晓雨,庞萌.北京市典型交通环境空气甲醛污染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1,34(S1):119-121. 被引量:1
3 王志,魏静.细木工板甲醛释放特性的实验研究[J] .环境卫生学杂志,2013,0(5):449-451. 被引量:3
4 张进,董四清,金辄.酚试剂和乙酰丙酮法测定空气中甲醛的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4,27(4):33-35. 被引量:20
5 杨泉.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中“三苯”的方法研究[J] .福建分析测试,2004,13(3):2049-2051. 被引量:1
6 景作亮,王建清.室内装修后空气中微量氨检测方法的研究[J] .内蒙古环境保护,2004,16(3):49-51. 被引量:2
7 景作亮,杨南,王建清,郑春生.空气中微量氨气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J] .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5(1):47-49. 被引量:5
8 汤红岩,孙胜龙,隋延婷,郭继光,郭传新.层次分析室内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 .云南环境科学,2005,24(2):52-55. 被引量:4
9 马春蕾.沈阳市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状况及来源分析[J]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4):325-328. 被引量:5
10 刘刚,虞爱旭,吴龙.杭州市部分居室室内空气中烷烃、醇、酮的分布[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5):361-36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5
1 GB/T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S].[S].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11..
2 孙宝盛,单金林,邵青.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技术(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3 余志琪,李万伟,任彩玲.兰州市3所高校教室空气质量检测结果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8,29(7):668-669. 被引量:2
4 吴暅晔.成年女性体表面积计算方法比较研究[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8,27(5):614-615. 被引量:5
5 李彪,潘祎男,孙强,曹钧亮,戴晓庆,王林,展长虹.寒区教室采暖期IAQ现状的调查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2009,31(2):103-105. 被引量:1
6 翁锦萍,田玉兰,张小松.传统大学生宿舍夜间室内空气品质分析[J]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9,28(4):80-82. 被引量:2
7 康琦,吕锐.某大学校园室内空气细菌含量检测及空气质量评价[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48(5):449-450. 被引量:14
8 苏晓东.某医学院教室、宿舍内甲醛污染状况调查[J] .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9-11. 被引量:1
9 戴欢欢,岳巍,申得民.冬季教室空气质量对学生疲劳的影响[J] .城市发展研究,2001,8(6):73-76. 被引量:21
10 王战,陈亦扬,盛祺,蔡思洁,华亚芳,许岩,邱健,陆荣柱.江苏某高校大学生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7):1025-1027. 被引量:28
引证文献3
1 魏贤福.关注教室空气质量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现代特殊教育,2014(6):20-21.
2 马丽,王立鑫,申晓燕,贾志翔,杨晖.北京市某高校冬季宿舍空气质量状况[J]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3):470-472. 被引量:4
3 马丽,王立鑫,汪丹丹,杨晖.秦皇岛市冬季某高校宿舍空气质量调查研究[J] .建筑节能,2016,44(9):81-8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6
1 王立鑫,张微,马丽,庞雪莹,李晓男.高校宿舍潮湿和主观感知气味与大学生过敏性疾病及症状的关系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8,35(6):519-523. 被引量:1
2 刘卉淇,黄启友,王馨,何荷,谢今朝,赵磊.青海省某高校学生宿舍空气质量状况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7,38(8):1270-1272.
3 李壮壮,李凯月,郭曦,姜丰原,刘吉营.济南市冬季某高校宿舍室内空气质量调查[J] .建筑节能,2019,47(3):13-19. 被引量:6
4 王雷瑶,王立鑫,马丽,张微,李锐.大学校园典型室内环境新风量调查与分析[J]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2019,35(2):32-37. 被引量:1
5 朱玲慧,董一帆,阿依谢姆古丽·阿力马斯,鲁英,张杰.新疆某高校宿舍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J] .中国学校卫生,2020,41(8):1264-1266. 被引量:1
6 王立鑫,王可欣,卓思华,张薇.大学生宿舍降尘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特征[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417-422. 被引量:2
1 凌琪,王敏.高校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总数监测[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1):78-78. 被引量:3
2 凌琪.高校学生宿舍室内空气细菌总数的监测[J]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7):810-811. 被引量:2
3 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有妙招[J] .宁夏教育,2013(6).
4 伦诺克.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有妙招[J] .报刊荟萃,2013(6):32-32.
5 李启华,刘仰斌,徐燕,陈学洪.高校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总数的调查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1):2019-2020. 被引量:5
6 武经巍,张剑玲,赵桂萍.太原市超市空气质量的卫生学调查[J] .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4):296-296. 被引量:4
7 尹金鹏,杨显国.南阳某高校学生宿舍空气细菌总数的监测[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8):11-12.
8 孙忠敏,李超,纪红旭.教室空气质量智能检控系统[J] .少年发明与创造(中学版),2011(9):4-5.
9 王永存,崔玉宝,张晓方,李周扬,闫晨明,李东东,李智,赵玮娜.海南岛四所高校学生宿舍尘螨孳生情况的初步调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6,40(2):83-83. 被引量:7
10 谭彩,李飞凤,黄涛,阮晓颖,李四海,罗家有,尹逊强.长沙市某高校学生宿舍卫生状况与学生满意度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9):859-86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