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中国农民本体性价值观的传承与变迁——以苏北乡村为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人的本体性价值是关于人的生命意义的思考,是对人生的终极价值关怀。中国传统农民的本体性价值观是以孝文化为核心的"传宗接代"和"养儿防老"。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系列运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社会转型使得这一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导致了乡村以孝文化为核心的道德式微以及本体性价值观的失落。中国农民经历了近30年的伦理伤痛后,通过理性地抉择婚嫁方式,自觉地把幸福生活作为人生的根本价值,实现了本体性价值的传承与变革。
作者 管爱华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575-579,共5页 Journal of Huaiyin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1

  • 1[奥]维特根斯坦 李步楼译.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2M.Heidegger:Being and Time,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1996.p.119.
  • 3[匈牙利]赫勒,(衣俊卿译).日常生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 4[德]许茨,(霍桂恒等译).社会实在问题[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 5M. Heldegger: Being and Tim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6.
  • 6M.Heidegger:The Concept to Time.Blackwell.1992.
  • 7论语[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世界书局诸子集成本.
  • 8易传[M].北京: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 9Habermas.J: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vol,2.Beacon Press,1987.
  • 10《日常生活》,重庆出版社,1990年,第68、75页.

共引文献26

同被引文献10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