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后现代主义解读:主体性的消亡与重建——兼论主体间性与认知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有着极其丰富内容和内涵的语词,文章从描述后现代主义的外延内涵入手,分析了其与语言哲学中的"语言转向"之间的关联,再次对后现代主义中主体性的消亡与重建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出结论: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主体性之后,主体性最终通过"主体间性"的认知和转化得以重建。
作者
徐健
徐瑞
机构地区
江苏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9-131,共3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江苏大学高级专业人才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主体性
语言转向
主体间性
认知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530
同被引文献
78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41
参考文献
14
1
王刚.
游走于后现代中的魔幻现实主义——《姨妈的后现代生活》解读[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14(5):45-46.
被引量:2
2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3
王岳川.
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研究踪迹[J]
.求是学刊,2003,30(2):77-84.
被引量:2
4
周穗明.
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衰[J]
.岭南学刊,2002(4):90-94.
被引量:5
5
钱俊生,曾林.
技术理性的人文反思[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19(8):49-52.
被引量:21
6
裴娣娜.
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之一[J]
.学科教育,2000(1):8-11.
被引量:102
7
王彩云,张立成.
后现代主义对技术理性的批判[J]
.济南大学学报,2000,10(4):30-32.
被引量:15
8
大卫·雷·格里芬.导言:后现代精神和社会[A].后现代精神[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9
金元浦.文学的主体间性[A].转引自文化研究网(http://www.culstudies.com),2003.
10
RENE WELLEK,AUSTIN WARREN.Theory of Literature[M].New York:Harvest Books.1964.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杨静.
蒙太奇式结构——论品特剧作《背叛》和《山地语言》的后现代艺术特征[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1,17(2):44-46.
被引量:4
2
胡亚敏.
不同语境下的后现代——与詹姆逊的对话[J]
.中国比较文学,2001(3):53-65.
被引量:9
3
高峰强.
略论后现代心理学思想的孕育与生成[J]
.心理学探新,2001,21(2):13-17.
被引量:7
4
任平,王建明,王俊华.
游戏政治观——后现代政治哲学分析[J]
.江海学刊,2001(5):86-89.
被引量:9
5
陈喜辉,付丽.
道家哲学与后现代主义比较研究的缘起与现状[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2):104-108.
被引量:7
6
威廉·白瑞.非理性的人[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8.70.
7
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472-473.
8
拉美特利.人是机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52.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78-79.
10
V卡特.表土与人类文明[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7..
共引文献
530
1
李晓红 ,赵文波 .
现代化与舞蹈教学改革[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5):67-69.
被引量:8
2
易玉梅,彭志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发挥人的主体性[J]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4):7-9.
3
冯卓华.
技术理性的消解与大学教育的使命[J]
.企业导报,2013(19):153-154.
4
金秀琴.
对法律文化多元化的哲学反思——一种文化哲学的理路[J]
.北方论丛,2004(4):130-132.
被引量:2
5
周茜蓉.
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6
詹世友.
论理论性教化[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1-8.
被引量:1
7
侯德芳.
论共产党员的道德人格及其标准[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389-392.
被引量:1
8
惠连晓,郑旭东.
走向后现代主义的教育技术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04(9):15-18.
被引量:7
9
田永胜.
驳“王弼以老解《易》论”[J]
.周易研究,2001(1):56-67.
被引量:6
10
李建萍.
现象学视域文化:探讨文化意蕴的新视角[J]
.学术交流,2004(10):9-12.
同被引文献
78
1
赵毅.
“族性歌腔”论[J]
.中国音乐,1998(4):8-12.
被引量:14
2
张中笑.
水族“族性歌腔”及其变异——民族音乐旋律结构探微[J]
.中国音乐,1989(3):62-63.
被引量:19
3
刘绍学.
“破”与“立”——后现代主义对“主体性”的解构与重建[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1(6):12-16.
被引量:15
4
许晓平.
后现代视野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重建[J]
.北方论丛,2005(3):125-128.
被引量:9
5
刘永涛.
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国际关系:一个基本考察[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7):36-42.
被引量:9
6
杨沐.
澄清对当代国际学术理念的某些误解——由《对我国音乐文化学研究现状的初步思考》谈起[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1):115-125.
被引量:14
7
张世英.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1):43-48.
被引量:144
8
蒋炜.
从主体性控制到主体间性控制——现代性的控制图式转换论纲[J]
.学习与探索,2007(1):64-66.
被引量:2
9
俞吾金.
马克思主体性概念的两个维度[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9(2):34-40.
被引量:39
10
王志永.
鲍德里亚的后现代媒介思想述评[J]
.新闻界,2007(2):24-2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3
1
王春福.
主体—主体思维方式与公共治理[J]
.学术交流,2010(10):6-10.
被引量:3
2
王春福.
思维方式的演进与公共事务治理方式的变革[J]
.理论探讨,2011(3):146-150.
3
王春福.
公共治理变革中的理性谱系解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11(11):44-50.
被引量:5
4
郝鑫,刘佳,黄建华.
主体间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运用[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2):82-84.
5
刘佳.
主体间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的运用[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13,29(2):70-72.
6
郭彩琴,任爱国.
论政府社会关系的有序化——基于十八大报告解读视角[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5):13-17.
7
王玉.
逻辑与路径——转变政府职能与完善政府权责体系[J]
.理论探讨,2014(1):166-169.
被引量:9
8
单文博.
主体间性视域中大学英语“主体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学刊,2014(5):113-116.
被引量:6
9
高鹏.
后现代教育理论视阈下的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J]
.教育教学论坛,2014(51):19-20.
被引量:1
10
王平,徐伟,范秀成.
消费者生成广告真实性的结构维度及其测量[J]
.商业研究,2019(4):12-2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1
1
杨柳.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青年亚文化生成的媒体嬗变及高校的叙事对策[J]
.传播力研究,2020,4(4):18-19.
被引量:1
2
向俊杰.
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政策伦理研究[J]
.学习与探索,2015(4):61-65.
被引量:5
3
文木,郑兴刚.
主体间性视角下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2):14-17.
4
郭彩琴,任爱国.
论政府社会关系的有序化——基于十八大报告解读视角[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5):13-17.
5
赵成福.
政府职能转变:从管理向服务理念的改变--以成都市政府职能转变为例[J]
.行政论坛,2015,22(1):39-42.
被引量:8
6
王超.
治理视域下的政府职能定位与转型研究[J]
.学理论,2015(11):1-2.
7
冷翠玲,尹黎,潘岩.
大庆法治政府建设的“落点”解读[J]
.大庆社会科学,2015(3):89-90.
8
孙士现.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思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9):134-135.
被引量:3
9
刘家明.
公共治理变革:几个基本问题的厘定[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6(6):9-13.
10
刘家明.
公共治理变革:几个基本维度的思考[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6(2):19-23.
被引量:2
1
隋都华.
道家的主体性思想初探[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33-35.
2
赵永平.
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后现代主义解读[J]
.理论导刊,2007(1):45-46.
3
张仲英.
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对人的主体性的解释及当代意义[J]
.学理论,2009(24):72-73.
被引量:1
4
素珍,王南湜.
浅谈主体性的三个维度——从环境问题的产生谈起[J]
.唐都学刊,2004,20(2):16-18.
5
车美娟.
后现代主义解读[J]
.唐都学刊,2006,22(3):39-41.
被引量:5
6
任立刚.
马克思主义主体性思想的研究与反思[J]
.哲学动态,2008(6):34-38.
被引量:2
7
李乐.
华丽转身——《三枪拍案惊奇》后现代主义解读[J]
.电影评介,2010(6):40-40.
8
齐萌.
论后现代主义的“消解主体性”——兼议福柯与德里达消解主体性之异同[J]
.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19(4):117-119.
被引量:4
9
赵晓聃,陈敬坤.
后哲学文化与后现代个体的困境[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8):107-109.
10
李雪梅.
用非二元对立的思维审视世界——西尔科小说《典仪》的生态后现代主义解读[J]
.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2(1):32-36.
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
200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