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优良玉米自交系展示综3和综31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国农业大学选用分属4个杂种优势群的国内外优良自交系自330、旅28等9个系为亲本,组成了遗传基础广泛的综合种,经过两轮混合选择,用系谱法育成自交系综3和综31。两个系有很高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同国内现有4个杂种优势群都能组配出强优势组合。综3和综31有很高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植株再生率,
出处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Journal of Maize Sciences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愈伤组织诱导率
杂种优势群
中国农业大学
优良自交系
特殊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
强优势组合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1.035.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8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8
1
夏九成,杨克诚,张怀渝.
控制双亲的混合选择对热带玉米群体墨白964的改良效应[J]
.作物学报,2004,30(10):980-989.
被引量:14
2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MS1与MS1-HS两种选择方法在玉米群体ZZ4中的改良效果比较 Ⅰ .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J]
.作物学报,2004,30(11):1102-1107.
被引量:5
3
彭泽斌,田志国,刘新芝.
改良S1和半同胞交替轮回选择对中综4号玉米群体改良效果的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11):1598-1603.
被引量:13
4
刘礼超,荣廷昭,倪昔玉,黄玉碧.
玉米“三高”自交系48—2的选育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495-501.
被引量:8
5
荣廷昭,刘礼超,倪昔玉,雷本鸣.
丰抗兼优玉米新杂交种川农单交9号的选育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3,11(4):509-513.
被引量:3
6
张世煌,石德权,徐家舜,杨引福,康继伟,汪黎明.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Ⅰ.开花期性状的直接选择响应[J]
.作物学报,1995,21(3):271-280.
被引量:26
7
张世煌,石德权,徐家舜,康继伟,汪黎明,杨引福.
对两个亚热带优质蛋白玉米群体的适应性混合选择研究 Ⅱ.相关响应[J]
.作物学报,1995,21(5):513-519.
被引量:28
8
张建辉,荣廷昭,潘光堂,杨克诚.
5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主要性状育种潜势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2):273-277.
被引量:27
9
董炳友,高树仁,邓永贵.
黑龙江省玉米品种种质基础研究[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6,18(1):8-11.
被引量:11
10
倪昔玉,刘礼超,雷本鸣.
山区玉米育种用优良自交系苏37(S_(37))的选育研究[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1996,14(3):366-370.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李芦江,陈文生,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
控制双亲混合选择对2个玉米窄基群体主要性状的改良效果[J]
.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3):4775-4786.
被引量:3
2
李芦江,杨克诚,潘光堂,荣廷昭.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改良与利用[J]
.玉米科学,2011,19(1):1-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潘光堂,杨克诚.
我国西南地区玉米育种面临的挑战及相应对策探讨[J]
.作物学报,2012,38(7):1141-1147.
被引量:53
2
李芦江,陈文生,杨克诚,兰海,潘光堂,荣廷昭.
不同轮回选择改良轮次玉米群体选系的育种潜势[J]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8):3688-3698.
被引量:4
3
段智利,杨晓婷,陈洪梅,希从芳,汪燕芬,王晶,李建宾.
热带、亚热带玉米自交系与温带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J]
.西南农业学报,2017,30(3):497-504.
被引量:13
4
李秀诗,吴迅,吴文强,刘鹏飞,郭向阳,王安贵,祝云芳,陈泽辉.
玉米Suwan种质改良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组区段发掘[J]
.作物学报,2019,45(4):568-577.
被引量:3
5
潘光堂,杨克诚,李晚忱,黄玉碧,高世斌,兰海,李芦江,曹墨菊,唐祈林,付凤玲,周树峰,吴元奇,卢艳丽,林海建,沈亚欧,荣廷昭.
我国西南玉米杂种优势群及其杂优模式研究与应用的回顾[J]
.玉米科学,2020,28(1):1-8.
被引量:30
6
李燕,谭君,李红梅,魏明,何立群,赵后娟,杜林,刘可心,邓路长,杨俊品,唐海涛.
高赖氨酸玉米F2∶3群体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20,48(8):41-42.
被引量:5
7
张默,马骏,齐欣,贾钰莹,姜敏,孙成韬,刘晓丽,徐亮,孟庆国,刘欣芳,王延波.
两种改良方法对玉米辽旅群体改良效果和杂优模式分析[J]
.玉米科学,2023,31(6):17-22.
8
潘光堂,杨克诚,李芦江,高世斌,沈亚欧,谭登峰,卢洪志.
西南山地玉米育种新一轮骨干自交系SCML0849的选育与应用[J]
.玉米科学,2024,32(3):1-8.
1
我院召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工作会议[J]
.宁夏农林科技,2010(2).
2
陆明洋,陈春侠,高岭巍,席章营.
玉米矮秆主效QTL qph1-4的精细定位[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46(3):242-246.
被引量:3
3
刘旭,刘中杰,刘俊,李卉.
丹玉系列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评述[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0(3):45-46.
4
陈刚,陈丽,高洪敏.
丹玉自交系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0,31(5):522-525.
被引量:3
5
刘婷婷,樊明寿,李春俭.
不同氮效率玉米自交系对氮素供应的反应[J]
.华北农学报,2005,20(3):83-86.
被引量:20
6
鹿文成,宋喜清,韩晓增,王守义,郭泰,陈维元,宋雯雯.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J]
.大豆科技,2012(2):8-10.
7
李素真,卢为国,张琪,王宗标,沈维良,蒋成功,田世艳.
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J]
.大豆科技,2012(5):7-8.
8
李艳天,丁朝瑞,刘汉庆,张运伟,李继昌,毕志常,江水清.
玉米自交系“自330”的应用与研究动态综述[J]
.辽宁农业科学,2002(4):22-25.
9
陈刚,陈丽.
丹玉自交系的创造及在我国玉米育种和种子生产中的作用[J]
.中国农业科学,2000,33(C00):99-104.
被引量:19
10
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
德单8号(DN10228)选育报告[J]
.作物研究,2007,21(3):292-293.
玉米科学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