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老子》思想中的“有为”因素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老子》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世界违"道"特点的解读及其提出的建构理想社会的政治、思想、军事主张的考察,认为同"无为"一样,"有为"也是《老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在其"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的实现过程中,"有为"是手段,"无为"是目的。而老子的"有为"思想既为当时的政权建构提供了一个政治理论框架,又为此后道教修养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导。
出处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0期20-21,共2页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hines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汉)司马迁撰(唐)张守节正义史记[M].
  • 2朱谦之.老子校释[M]中华书局,1984.

同被引文献8

  • 1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186.
  • 2[8]陈鼓应.老庄新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 3[9]王弼.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4.609.
  • 4陈鼓应.老子注释与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1984.
  • 5陈戌国.诗经校注[M],湖北:岳麓书社,2004.87.172.
  • 6艾永明.浅析《老子》的无为思想.苏州大学学报,2000,7,(3):15.
  • 7王利器.文子疏义(卷八).北京:中华书局,2002:318-319.
  • 8兰喜并.老子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