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53-55,共3页
Architectural Journal
同被引文献23
-
1杨曾宪.关于历史文化名城当代性的思考[J].城市,1998(1):14-17. 被引量:2
-
2黄勇,张伶伶,徐洪澎.建筑创造性思维的向度[J].建筑师,2004(3):58-63. 被引量:5
-
3《北京规划建设》杂志[J].北京规划建设,2004(4):199-200. 被引量:1
-
4张钦楠.北京建筑往何处去[J].建筑学报,1995(12):41-42. 被引量:2
-
5符英,李静.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外来建筑文化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J].工业建筑,2006,36(12):96-99. 被引量:4
-
6丘迟:《与陈伯之书》
-
7彼得·罗.设计思考[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
8吴家骅.论“空间殖民主义”[J]建筑学报,1995(01).
-
9董卫.城市制度、城市更新与单位社会──市场经济以及当代中国城市制度的变迁[J]建筑学报,1996(12).
-
10中国建筑学会北京土木建筑学会清华大学建筑系联合举行梁思成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大会 编印梁思成先生诞辰八十五周年纪念文集[M].
引证文献10
-
1张勃.当代北京文化名城建设的思考[J].规划师,1999,15(3):102-105.
-
2公元集团:专注化学建材产品[J].国外塑料,2006,24(4):87-87.
-
3张勃.近二十年来北京建筑艺术的三种风气及其未来动向[J].时代建筑,2003(2):12-16.
-
4丁文慧,沈佳.自然观·建筑技术·建筑观——谈现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中国建筑观[J].华中建筑,2006,24(6):8-11. 被引量:1
-
5董大鹏,白成程,徐文彬.中国现代建筑的“欧陆风格”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355-355.
-
6张强,荣浪.欧式建筑风格在房地产中“回潮”之探索[J].山西建筑,2012,38(7):16-17. 被引量:2
-
7王莹莹.如何实现与时俱进的建筑创作[J].四川建筑,2014,34(2):71-73.
-
8赵祥.“欧陆风格”与建筑师的责任[J].中外建筑,2002(1):7-9. 被引量:3
-
9陈冠宏.“欧陆风”建筑为什么在中国泛滥?[J].华中建筑,2002,20(2):22-23. 被引量:4
-
10杜鹏.中西方建筑设计思维的比较及启示[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4):97-99.
二级引证文献9
-
1高迪,叶柏茂.文明——景观设计的前进方向[J].西部探矿工程,2006,18(7):277-278.
-
2王丹丹.透过“欧陆风”现象思考中国建筑[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2008,5(03X):294-296. 被引量:3
-
3李翊,傅诚.也谈“欧陆风”——以长沙地区公共建筑为例[J].中外建筑,2009(4):99-102.
-
4刘春卉.欧陆风建筑流行的原因[J].山西建筑,2011,37(13):15-17. 被引量:1
-
5张强,荣浪.欧式建筑风格在房地产中“回潮”之探索[J].山西建筑,2012,38(7):16-17. 被引量:2
-
6龙海曌,申黎明.简欧风格家具的韵味[J].山西建筑,2014,40(4):231-232. 被引量:1
-
7张汇慧.高与广的对峙——从传统建筑布局看中西方文化差异[J].福建建筑,2015(6):1-4.
-
8朱鹏飞.对住宅行业“欧陆风”盛行的认知与反思[J].城市建筑,2015,0(5):262-262.
-
9尹西竹,刘亚兰,贾金琨.欧式风格建筑外立面装饰电动吊兰的应用研究[J].艺术科技,2016,29(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