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发病学、临床分期及治疗展望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标记染色体Ph发现已三十年,但它的研究近年来有迅速的进展。通过分子遗传学确定Ph染色体是二个癌前细胞基因(Protooncogene)即C-sis及C-abl相互交换导致的变化.C-sis可能与产生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和继发骨髓纤维化有一定关系。它是一条第22号染色体长臂末端(q<sup>11</sup>)脱落,并转移在第9号染色体上结合。重要的是C-abl,它是从第9号染色体脱落转移到第22号的断裂集族区域(Bre-akpoint cluster region) 或简称ber,与它结合形成abl-ber嵌合癌基因。这一新的发现,不仅是CML发病学上的突破,也对研究其它恶性肿瘤有重要启示。
出处 《临床内科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17-19,共3页 Journal of Clinical Internal Medicine
关键词 白血病 病因 分期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