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安成功研发宿根高粱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早在2000年,江安县农业科技人员就开始研究杂交高粱蓄留再生高梁技术,并探索出“芋/粱-粱”、“麦/粱-粱”、“菜/粱-粱”等高效种植模式。今年,科技人员成功研发出宿根高粱技术,即播一次高梁种,可以连续三年蓄留6季再生高梁。
出处
《种业导刊》
2009年第11期43-43,共1页
Journal of Seed Industry Guide
关键词
杂交高粱
技术
宿根
研发
农业科技人员
再生高梁
高效种植模式
芋
分类号
S514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6.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张正荣,李江南.
2007年再生高粱种植新技术[J]
.四川农业科技,2007(4):25-25.
被引量:1
2
江安“四季高梁”亩产近500公斤试验成功[J]
.科技致富向导,2009(9):32-32.
3
丁小媛.
施肥及留桩高度对再生高粱产量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11,5(4):10-11.
被引量:1
4
王斌章.
再生高梁的管理技术[J]
.农村农业农民,2003(8):20-20.
5
蒋泽国,蔡宗昌,杨世文.
泸杂四号留蓄再生高粱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5,21(3):30-30.
6
汤兰.
留桩高度对再生高粱产量的影响探讨[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1):32-34.
7
唐洪兵.
再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2(7):89-89.
8
揭桂元,符慧琴,燕道首,黄继桃.
双季高粱连作冬季芥菜栽培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6(3):30-33.
9
张世春,封永铸.
油菜—高粱—再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0,16(1):21-22.
10
周渝.
再生高粱高产栽培技术[J]
.南方农业,2009,3(6):23-24.
被引量:1
种业导刊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