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而索源 反本而弥新——曹顺庆文学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2
出处
《东方丛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6-30,共15页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tudies of the Orient
参考文献17
-
1曹顺庆,张雨.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学术背景与理论构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8,30(3):142-149. 被引量:15
-
2曹顺庆.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的建构[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8(1):4-20. 被引量:3
-
3禹权恒,江桐.“涟漪式”发展的比较文学研究之路——曹顺庆先生的比较文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5):62-65. 被引量:1
-
4赖大仁.中国文论话语重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近十年来“古代文论现代转换”及相关问题讨论述评[J].学术界,2007(4):28-37. 被引量:11
-
5刘介民.论跨文化研究的视角——兼评曹顺庆《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7):1-6. 被引量:4
-
6向天渊.跨文化视野下的新创获——评《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0,22(4):145-146. 被引量:3
-
7吴兴明.理路探微:诗学如何从“比较”走向世界性──对曹须庆比较诗学研究的一种解读[J].中国比较文学,1999(3):78-88. 被引量:6
-
8慕清.弥纶群言 迭出新见──读曹顺庆新著《中外比较文论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9(5):124-124. 被引量:1
-
9郁龙余.旧红新裁 熠熠生辉——简评《东方文论选》[J].外国文学研究,1998,20(1):48-50. 被引量:9
-
10刘介民.文学史上的第三个时代──向总体文学发展[J].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8(1):1-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37
-
1曹顺庆.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以“和而不同”的尴尬现状为例[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3):5-7. 被引量:9
-
2朱立元.走自己的路──对于迈向21世纪的中国文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文学评论,2000(3):5-14. 被引量:102
-
3罗宗强.古文论研究杂识[J].文艺研究,1999(3):111-121. 被引量:61
-
4高楠.中国文艺学的转换之根及其话语现实[J].社会科学辑刊,1999(1):128-134. 被引量:13
-
5王志耕.“话语重建”与传统选择[J].文学评论,1998(4):85-96. 被引量:23
-
6吴兴明.理路探微:诗学如何从“比较”走向世界性──对曹须庆比较诗学研究的一种解读[J].中国比较文学,1999(3):78-88. 被引量:6
-
7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66
-
8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J].中国比较文学,1995(1):18-40. 被引量:85
-
9谢天振.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新走向[J].中国比较文学,1994(1):1-13. 被引量:6
-
10曹顺庆,李思屈.再论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文学评论,1997(4):43-52. 被引量:78
共引文献580
-
1李清良,王壮壮.文明论视角下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建构问题探析[J].周易研究,2022(6):96-99.
-
2江飞.童庆炳与中华古代文论研究[J].中外文论,2018(1):99-110. 被引量:1
-
3时光.史与思:中国文论“失语症”考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4(2):380-396.
-
4曾艳兵.比较文学的前沿问题与“学术川军”的全球视野[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1-11.
-
5高玉.文论“话语”理论评析[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207-213.
-
6李天鹏.萧红再批评:中国古代文论“诗穷而后工”的当代时效性[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2(3):169-181.
-
7曹顺庆,彭茂轩.从“学科危机”到“变异学”——中国比较文学的问题意识[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3):272-287. 被引量:1
-
8曹顺庆,董智元.世界文学的起源与文明互鉴的意义[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1(2):1-28. 被引量:2
-
9辜佳丽.杨明照先生与川大学派[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4).
-
10曹顺庆,夏甜.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三十年[J].中外文化与文论,2020(2):5-21.
同被引文献42
-
1严绍(汤玉).双边文化关系研究与“原典性的实证”的方法论问题[J].中国比较文学,1996(1):1-21. 被引量:17
-
2曹顺庆.文论失语症与文化病态[J].文艺争鸣,1996(2):50-58. 被引量:466
-
3曹顺庆.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基本理论特征及其方法论体系初探[J].中国比较文学,1995(1):18-40. 被引量:85
-
4曹顺庆.“物感说”与“摹仿说”——中西美学思想研究札记[J].文艺研究,1983(4):74-79. 被引量:4
-
5黄浩.文学失语症——新小说“语言革命”批判[J].文学评论,1990(2):34-44. 被引量:25
-
6李怡.西方文论在中国如何“化”?[J].河北学刊,2004,24(5):112-115. 被引量:1
-
7曹顺庆,谭佳.重建中国文论的又一有效途径:西方文论的中国化[J].外国文学研究,2004,26(5):120-127. 被引量:50
-
8王向远.“阐发研究”及“中国学派”:文字虚构与理论泡沫[J].中国比较文学,2002(1):33-42. 被引量:11
-
9曹顺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J].中国比较文学,2001(3):1-17. 被引量:49
-
10曹顺庆.中国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与建构[J].中州学刊,2006(1):246-249. 被引量:19
-
1代迅.跨文化比较诗学何处去?——评曹顺庆《跨文化比较诗学论稿》[J].文艺研究,2008(6):117-124. 被引量:2
-
2杨艳.书评重在评[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2,21(4):56-58.
-
3邱霞.为汉语一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2(2):77-80.
-
4袁鹤翔.反映与反思:中西比较文学简论[J].中国比较文学,2012(1):13-18. 被引量:4
-
5高见.浅析中西比较文学中的反映与反思[J].读书文摘(中),2015,0(7):10-10.
-
6于洋.解析中外工业题材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J].资治文摘,2015,0(10):50-50.
-
7谢桃坊.试评王国维关于唐五代词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9(4):86-91. 被引量:3
-
8中西比较诗学学科的开创者——曹顺庆教授[J].思想战线,2005,31(4).
-
9编者的话[J].国外文学,1992(4):5-6.
-
10王先霈.《管锥编》的体式、成就及其局限平议[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4(1):146-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