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东方丛刊》
CSSCI
2009年第3期126-141,共16页
The Journal of Multicultural Studies of the Orient
二级参考文献3
-
1(匈)卢卡奇(Luka’cs,Georg)著,白锡?等.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M]重庆出版社,1993.
-
2王锺陵.文学史新方法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1993.
-
3[英]拉卡托斯(Lakatos,I·) 著,兰征.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
共引文献15
-
1荣跃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表述危机和“重新出发”[J].社会科学,2004(9):104-112. 被引量:2
-
2曾军.比较视野中的文学理论教材编写——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学科发展与理论创新的一种认识[J].学习与探索,2008(2):193-198. 被引量:7
-
3郭凤志.德育的现代困境、归因分析及其超越[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7(4):77-82. 被引量:21
-
4代云红.文艺本体论讨论与当代中国文学人类学的发生[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29(5):38-44. 被引量:1
-
5陈军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困境的深层次透析[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8(6):113-118. 被引量:3
-
6窦可阳.接受美学“中国化”的三十年[J].文艺争鸣,2012(2):155-160. 被引量:3
-
7李创.时空意识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生成[J].文艺评论,2013(12):54-58.
-
8田韶峻.庄子文艺思想及其影响探微[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9(6):39-42.
-
9朱立元,刘阳军.1985: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年的文化记忆[J].社会科学战线,2016(1):120-136. 被引量:5
-
10孙易君,孟庆雷.从儒家知识理念看西方文学理论的阐释误区——对“强制阐释”现象的另一种反思[J].天府新论,2017(2):151-159.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24
-
1高建平.关于“本体论”的本体性说明——兼与朱立元先生商榷[J].文学评论,1998(1):137-149. 被引量:12
-
2林路.水的象征及其它——《荒原》象征手法浅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2):152-154. 被引量:1
-
3胡曲园.论老子的“无”及老子其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8(5):54-59. 被引量:1
-
4孙以楷.道的解析[J].中华文化论坛,1998(4):95-98. 被引量:2
-
5陆扬.德里达与老庄哲学[J].法国研究,1995(1):228-240. 被引量:2
-
6胡伟希.从中国哲学看意像语言把握形而上学何以可能[J].哲学研究,2001(9):45-52. 被引量:10
-
7吴根友.如何说不可说之道?——老子哲学中“道”概念的语义分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2):22-30. 被引量:5
-
8[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合译,熊伟校,陈嘉映修订.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
9[法]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
10[英]泰伦斯·霍克斯.隐喻[M].穆南,译.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0.
二级引证文献7
-
1何玉国.作为经典的老子文本与隐喻机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8(4):98-102. 被引量:2
-
2何玉国.当海德格尔与老子研究“相遇”[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4):72-76.
-
3何玉国.当海德格尔与老子研究“相遇”[J].理论月刊,2018(2):48-53. 被引量:2
-
4何玉国.文化自信视角下的老子文本书写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0(1):20-25. 被引量:1
-
5刘晓明,闫正坤.隐喻世界的“诗性智慧”——《老子》“道”之概念体系与“象”之复现循环[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4):44-49.
-
6何玉国.不“格义”,怎么办?[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9(3):85-93.
-
7何玉国.学术研究:定量分析视野下老子文本书写研究[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5):49-53.
-
1郭德民.论李白诗歌中的逻辑命题及推理[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30(4):75-78.
-
2殷晓燕.文化语境与“文学经典”的释义——宇文所安对中国文学经典的解构与建构[J].社会科学辑刊,2012(3):230-233.
-
3邹彭莹,曹丽霞.从《玩偶之家》看中西语境中的个性主义[J].青年文学家,2011,0(12X):155-156. 被引量:2
-
4朱佳音.中西语境下的女性庄园建构——论严歌苓的女性文学创作[J].北方文学(下),2016,0(1):81-81.
-
5王侃.“成熟”的塔尖——《二○一○年中国最佳中篇小说》序[J].当代作家评论,2011(1):27-34.
-
6霍俊国.本体论视域下再论“境界”一词的内涵[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61(6):69-78. 被引量:1
-
7曹顺庆,涂慧.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得与失[J].文史哲,2011(2):76-81. 被引量:10
-
8彭公亮,李锐.文学的意义和价值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53-56.
-
9赵梦颖.“桃花山释道”新论[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6):80-83.
-
10曹顺庆,王庆.中国文学理论的话语重建[J].文史哲,2008(5):5-12. 被引量: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