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南京!南京!》与战争记忆重构——后殖民文化的国际传播学分析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电影《南京!南京!》上映引起的争议虽已渐渐消散,但话题却依旧横亘在中国思想界。导演陆川接受采访时说:"在这部电影中,角川的思考代表了导演的思考。穿越那场战争,必然要面临战争的悲惨,面临人性和战争的关系。这个‘人',不仅有中国人,还包括日本人。"这种"以影像重构历史"的超脱和穿越,暧昧地揭示出民族苦难历史背景中人性和国家利益双重撕扯下的中国人面对历史和现实的尴尬和苦痛。学者刘建平认为,在后殖民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中,文化主体性的建构和捍卫是自由"越境"之全球化时代的核心命题,一个民族在全球化话语空间中的知识权力地位反映并决定着该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可能性。电影《南京!南京!》"以影像重构历史"的要害,在于改变中国人对日本侵华战争的历史记忆。其所努力"重构"或放言"颠覆"的历史,并非单纯哲学论、知识论或文化学意义的历史;它有着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之所谓"历史认识问题"的国际政治语境,有着关于日本侵略战争责任能否乌有的民族尊严和人类普遍伦理的逻辑。学者张慧瑜则从"为什么要选择角川视角"这一命题出发,以20世纪初著名的"幻灯片事件"为参照,认为电影《南京!南京!》通过视角转换实现了中国与日本的现代性主体位置转化,并把以南京大屠杀为结点的中日仇恨从后冷战时代的民族主义叙述中转移到对现代性的内在批判,进而揭示了这一视角选择与当下中国的自我想象之间的密切关系及现代性的内在分裂与现代性反思的困境。看来,正是"视角"和"事实"撕扯着中国人的神经,历史的伤口嵌入了当代中国。在这样的逼视下,我们究竟该选择"视角"还是选择"事实"?
作者 刘建平
出处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14,共11页 China Book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

共引文献5

同被引文献16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