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1,共9页
CPC History Studies
同被引文献19
-
1石仲泉.中央苏区与苏区精神[J].中共党史研究,2006(1):77-86. 被引量:83
-
2习仲勋.难忘的教诲[N].人民日报,1993-10-24.
-
3习仲勋.群众领袖民族英雄[N].人民日报,1979-10-16.
-
4曲涛.习仲勋在陕甘宁边区[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
-
5曲涛.李占年.西北红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经验[A].郭文奎.南梁烽火与中国革命[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
-
6范长江.刘志丹之鼓动与民众之背向[A].刘志丹纪念文集编委会.刘志丹纪念文集[C].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
-
7刘凤阁,任愚公.红二十六军与陕甘宁边区[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
-
8刘风阁等.陇东的土地革命运动(内部资料),1992.
-
9蔡子伟.陕甘边根据地政权建设回忆[A].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陕甘边革命根据地[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7.
-
10陕北共匪猖獗的原因及今后围剿的步骤[A].志丹书库·志丹卷[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二级引证文献28
-
1侯小林.甘肃庆阳红色文化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253-254. 被引量:4
-
2路小庚,何盼锋,杜晓蓉.南梁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述略[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5):347-348.
-
3赵法发.改革开放以来陕甘革命根据地史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14,28(4):170-179. 被引量:2
-
4王以.南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18-19. 被引量:1
-
5刘月兰,傅悦.庆阳红色文化资源特点探析[J].陇东学院学报,2016,27(2):7-10. 被引量:7
-
6高璐佳,魏晴晴.甘肃红色文化在党性教育中的实现路径[J].甘肃理论学刊,2016(3):66-69. 被引量:5
-
7殷琦.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探析[J].西部论坛(陕西),2016,18(1):87-90.
-
8殷琦.甘肃庆阳红色文化资源开发探析[J].传承,2016(8):32-35. 被引量:4
-
9乔怀丽.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6):10-12.
-
10焦婷.甘肃高校参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简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7):32-33. 被引量:1
-
1钟宏.丰硕的成果 良好的起点——“陕甘边根据地与中国革命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09(11):26-28. 被引量:1
-
2陈红.陕甘边根据地的廉政建设[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1):22-24. 被引量:1
-
3图片新闻[J].中共党史研究,2009(11).
-
4张桂山.党在陕甘边根据地执政实践及现实启示[J].社科纵横,2011,26(8):46-49. 被引量:1
-
5马啸,温金童.习仲勋与陕甘边根据地[J].社科纵横,2011,26(8):40-42. 被引量:4
-
6王晋林.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文化建设的特点及作用[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4(4):3-6. 被引量:2
-
7刘家贺.中共在陕甘边根据地执政的历史经验[J].苏区研究,2016(1):96-102.
-
8张春海,郝琦.大道相通:陕甘边根据地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对比研究[J].社科纵横,2011,26(4):122-127. 被引量:1
-
9卫东刚.狡兔三窟:“陕甘边根据地”的伟大创举[J].世纪桥,2014(8):15-16.
-
10何毅亭.陕甘边根据地的历史地位[J].中共党史研究,2014(12):17-1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