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20年来,随着国际新材料科技水平的迅速提高,能否拥有热不涨、冷不缩、不导电、不导热、只导磁的电子浮法微晶玻璃,已成为众多发达国家航天、航空、军事、工业及家电等行业向前发展的主要瓶颈。而今日所需的电子航天微晶玻璃,只能靠欧、亚两洲四个国家生产的压延微晶毛板,通过铣平、磨光、抛亮等一系列的深加工才能得到。通过这种工艺获得的电子航天微晶不但加大了成本,降低了表面强度,而且还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如何摆脱这一困境,成为全世界发达国家共同的关注与研究的课题。
出处
《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
2009年第11期38-38,共1页
Architectural Glass and Functional Gl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