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黄庭坚对传统诗歌意象的禅意化演进——以“月”、“松”、“竹”为例
被引量:
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黄庭坚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居士。他对禅宗尤有兴趣,阅读了大量语录、偈颂、禅诗,与多位禅师有诗歌往来,对以诗说禅或以禅入诗的形式十分熟悉。黄庭坚的诗歌意象,与作者对主体精神的追求息息相通,他精心选择意象,以意炼象,他的意象既沿用了古典诗歌中的传统寓意,又在其内涵上有所开拓,添加了禅的超脱精神,富有佛禅意韵。
作者
孙海燕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56,共12页
关键词
黄庭坚
意象
传统寓意
禅意化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D925.2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93
共引文献
89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93
1
《卍新纂续藏经》第80册,第362页.
2
孙海燕.
“心是幻法”与“自见其性”——黄庭坚对佛教般若思想的吸收及其禅观实践[J]
.中国文化研究,2009(2):54-61.
被引量:6
3
袁愈荌译,唐莫尧注.《诗经今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3页.
4
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册,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42页.
5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6册,第333页.
6
(日)高楠顺次郎等编纂.《大正新修大正藏》第12册,第416页.
7
《大正新修大正藏》第12册.第394页.
8
道原编.《景德传灯录》卷三C,《大正新修大正藏》第51册,第460页.
9
《宝觉祖心禅师语录》,《卍新纂续藏经》第69册,第214页.
10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五灯会元》卷一四,《卍新纂续藏经》第80册,第294页.
二级参考文献
2
1
《文学遗产》2001年总目录[J]
.文学遗产,2001(6):139-141.
被引量:7
2
孙海燕.
黄庭坚的《发愿文》与《华严经》[J]
.文学遗产,2007(3):141-144.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89
1
金圣东.
论庄子的技术哲学及其现代意义[J]
.现代哲学,2000(3):85-92.
2
梁清华.
《易传》的天人合一哲学及其对中国封建法的影响[J]
.周易研究,2001(2):73-81.
被引量:3
3
陈鼓应.
先秦道家之礼观[J]
.中国文化研究,2000(2):1-11.
被引量:22
4
屠友祥.
符号的空洞性与充实性[J]
.文艺理论研究,2004(6):48-54.
被引量:3
5
张运华.
陈白沙道论与道家思想的关系[J]
.贵州社会科学,2005(2):160-164.
被引量:2
6
杜道明.
从“物中之道”到“味外之旨”——中国古代的直觉思维对象从哲学向艺术的演化[J]
.中国文化研究,2003(4):106-114.
被引量:5
7
马大康.
论审美交往:人理想的存在方式[J]
.文艺理论研究,2002(1):13-20.
被引量:4
8
林继中.
文气说解读[J]
.文艺理论研究,2001(5):83-89.
被引量:4
9
关四平.
论《红楼梦》真人的人生态度及其文化渊源[J]
.红楼梦学刊,2001(1):26-37.
被引量:2
10
祁国荣.
略论道家思想与文人山水画的相互建构[J]
.浙江社会科学,2005(4):162-16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99
1
吴莉,袁方.
论魏晋时代自然美的产生[J]
.作家,2011(6):173-174.
被引量:1
2
吴言生.
楞伽妙谛印禅心──论《楞枷经》对禅思禅偈的影响[J]
.人文杂志,1999(1):149-156.
被引量:3
3
周裕锴.
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J]
.文艺理论研究,1998(6):70-76.
被引量:9
4
侯传文.
《维摩诘经》的文学意义[J]
.齐鲁学刊,1998(3):66-73.
被引量:4
5
李泽厚.
禅意盎然(读书随笔)[J]
.求索,1986(4):57-65.
被引量:19
6
朱国理.
“夕”字本义考[J]
.辞书研究,1998(1):157-160.
被引量:1
7
朱国理.
“月”“夕”同源考[J]
.古汉语研究,1998(2):45-50.
被引量:7
8
黄易青.
论事物特征与意象之异同[J]
.古汉语研究,1997(2):85-90.
被引量:8
9
刘传新.
高悬于中国诗坛上空的月亮——中国诗歌的原型研究之二[J]
.东岳论丛,1992,13(2):105-110.
被引量:11
10
王雷泉.
天台宗止观学说述评[J]
.中国社会科学,1987(1):95-1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8
1
孙海燕.
句法与意蕴并重:禅宗语言观对黄庭坚的影响[J]
.学术界,2010(5):141-146.
被引量:1
2
金业焱.
论中国文学中竹意象的演变[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5):39-43.
被引量:4
3
徐秀兵.
“月”的文学意蕴与文化阐释[J]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0(13):51-56.
被引量:1
4
蒋振华.
以宗教为切入点的新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基于问题、现象与方法的思考[J]
.文学评论,2018,0(1):84-90.
被引量:2
5
李小荣.
制度文化视域下的唐宋寺松意象群——以松僧、松塔为例[J]
.世界宗教文化,2019,0(1):68-75.
被引量:2
6
张轶男.
从“如来慧日”到“中国禅月”:佛教中国化的诗学视角[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5(6):135-144.
被引量:2
7
齐兰英.
20世纪以来禅诗研究的三个维度[J]
.兰州学刊,2020,0(3):66-75.
8
谢玉莲.
黄庭坚与苏轼的唱和咏物诗研究[J]
.汉字文化,2021(12):77-78.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彭超.
穿透岁月的眼睛——康若文琴诗歌研究[J]
.阿来研究,2018(2):178-186.
2
熊海洋.
黄庭坚的“用意”诗学观初探[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5(4):15-20.
3
马奔腾,李馨芳.
魏晋南北朝诗歌中的“竹”意象及其诗学意义[J]
.云南社会科学,2017(2):172-178.
被引量:3
4
吕宏蓬,胡木,孟云霄,常江梦,吕天宜,李良松.
少林伤科中腧穴名称文化特色探析[J]
.中医药导报,2017,23(14):46-47.
被引量:2
5
陈江敬.
农业文明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影响[J]
.广东蚕业,2019,53(8):132-133.
6
李小荣.
敦煌佛教邈真赞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4(5):80-88.
被引量:2
7
张轶男,陈金华.
朱熹“理一分殊”与禅佛水月意象新论[J]
.江汉论坛,2020(11):66-71.
被引量:1
8
邹洋,梁维依,周金盼,李浩.
辋川别业植物造景分析[J]
.现代园艺,2021,44(2):103-105.
被引量:1
9
卢翠琬,李小荣.
俚语与禅趣:“远观”诗的传播与僧俗两界的话语互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1):153-163.
10
张轶男.
先唐文化转型与月意象的嬗变[J]
.江汉论坛,2022(9):83-91.
1
徐荫龙.
浅析王维礼佛隐居之因果[J]
.青春岁月,2016,0(19):4-6.
2
王维诗歌创作与奉佛思想的矛盾性[J]
.中国文学研究,1996(1):34-39.
被引量:3
3
邝文.
略论苏轼的禅宗思想及对其诗论诗作的影响[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90-93.
被引量:1
4
染香.
沧桑忆(外四章)[J]
.诗潮,2011(12):48-49.
5
郝志丽.
刍议王维诗的禅蕴[J]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5):75-77.
6
杜伟强.
苏轼与禅宗——以苏轼为朝云所作诗文为切入点[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4(6):56-58.
被引量:2
7
张迎春.
由“以禅入诗”、“以禅喻诗”到“妙悟之说”——中国古代诗歌创作、批评史上一次创造双赢的沟通[J]
.琼州大学学报,2005,12(4):54-55.
8
杨璐瑶.
诗境禅意融山水——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与禅趣[J]
.世纪桥,2012(7):28-29.
被引量:2
9
董建波.
浅析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的审美特征——以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为例[J]
.黑河教育,2012(2):8-8.
被引量:1
10
杨广敏.
佛经偈颂与诗[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1998,14(1):19-22.
被引量:1
文学遗产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