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构建中国自己心理学的努力和尝试——评《新心性心理学宣言:中国本土心理学原创性理论建构》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具有历史传承性和自强不息生命力的中国文化传统是否诞生和拥有属于自己的心理学传统,这一直在学界存在有争论。长期以来,西方心理学者一直以自己的科学标准来考评中国心理学,得出中国是一个缺乏科学精神的国度,根本就没有心理学传统或者是存在着落后的心理学思想的结论。但是,判断某个类型民族文化传统中是否存在着某种心理学探索,能否以外来的标准予以衡量是应该加以深入思考的。
作者
孟维杰
机构地区
黑龙江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心理研究》
2009年第6期94-96,共3页
Psychological Research
关键词
中国文化传统
本土心理学
新心性心理学
原创性
宣言
民族文化传统
理学传统
科学标准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F27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0
1
葛鲁嘉.
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方法论[J]
.社会科学研究,2009(2):140-144.
被引量:21
2
葛鲁嘉.
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术语的新解释和新用途[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3):3-8.
被引量:10
3
葛鲁嘉.
中国心理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中国心理学发展的跨世纪主题[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42(2):5-15.
被引量:73
4
葛鲁嘉.
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140-149.
被引量:33
5
葛鲁嘉.
西方实证心理学与中国心性心理学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5(6):34-37.
被引量:9
6
葛鲁嘉.
心理环境论说——关于心理学对象环境的重新理解[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5(1):103-108.
被引量:43
7
葛鲁嘉.
体证和体验的方法对心理学研究的价值[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16-121.
被引量:13
8
彭彦琴.
另一种声音:现代新儒学与中国人文主义心理学[J]
.心理学报,2007,39(4):754-760.
被引量:13
9
葛鲁嘉.心理学文化论要-中西心理学传统跨文化解析[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10
孟维杰,葛鲁嘉.
论心理学文化品性[J]
.心理科学,2008,31(1):253-255.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2
1
姜永志,张海钟.
新心性心理学: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创新[J]
.阴山学刊,2011,25(6):16-21.
被引量:2
2
彭彦琴.
中国心性心理学的确立与体系构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4):54-6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6
1
彭彦琴.
中国心性心理学的确立与体系构建[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57(4):54-62.
被引量:4
2
李兰芳,刘悦.
贫困代际传递阻断路径探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早期家庭教育支持系统[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21,23(1):1-10.
被引量:4
3
张海钟.
中国特色社会心理服务与心理健康服务的逻辑关系与实践路径[J]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2,32(1):1-7.
被引量:1
4
罗瑞奎.
回归与重构:中国本土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农业教育,2022,23(4):82-88.
5
彭彦琴,朱晓燕.
觉性:中国本土高级心理机能[J]
.心理学探新,2023,43(5):387-395.
6
彭彦琴,李清清.
德性认知:中国人独特的认知模式[J]
.江海学刊,2024(2):30-38.
1
周宁,刘将.
心理学中国化原创性理论研究的典范——评《新心性心理学宣言》[J]
.心理研究,2008,1(5):95-96.
2
葛鲁嘉.
对中国本土传统心理学的不同学术理解[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33-137.
被引量:14
3
高岚.
论心理学的科学观念[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8-14.
被引量:4
4
许波.
儒家理想人格的心理学探索[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38-40.
被引量:3
5
姜永志,张海钟.
新心性心理学:中国本土心理学的理论创新[J]
.阴山学刊,2011,25(6):16-21.
被引量:2
6
葛鲁嘉.
新心性心理学的理论建构——中国本土心理学理论创新的一种新世纪的选择[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5):140-149.
被引量:33
7
徐建春.
树立正确荣辱观 升华精神新境界[J]
.共产党人,2006(13):23-24.
8
吕新艳.
心理生活:界定、质量与提升——评《心理生活论纲:心理生活质量的新心性心理学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4,34(12):62-62.
9
晏碧华.
从心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人的非理性因素[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24(5):68-71.
被引量:2
10
景卫丽,晋丹.
心理生活解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34):371-372.
心理研究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