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析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变革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回顾了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的变革及其原因和特点,认为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体系的科学化是其发展的主线,指出在量化考核和同行评审两种科研评价方法中寻求平衡、更好地运用约束和激励机制平衡科研的数量与质量是目前高校在对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绩效进行评价时必须思考的主要问题。
作者
齐晶晶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2-143,146,共3页
关键词
人文社会科学
教师绩效评价
变革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34
同被引文献
3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邱均平,任全娥.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进展[J]
.情报资料工作,2006,27(4):10-15.
被引量:29
2
邱均平,谭春辉,任全娥.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机制的研究现状与三维框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2):138-141.
被引量:14
3
田静,生云龙,杨长青,徐绍莉.
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迁历程与阶段特征[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27(2):58-61.
被引量:47
4
蔡曙山.
论我国大学文科的发展阶段及办学理念[J]
.学术界,2004(1):7-24.
被引量:28
5
蔡曙山.
“代表性学术成果”是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重要指标[J]
.中国高等教育,2004(23):38-39.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39
1
邓毅.
社科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探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04(6):21-26.
被引量:8
2
倪润安.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的困境与出路——当前研究状况的总结与思考[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4(2):42-49.
被引量:26
3
邓毅.
建立科学评价机制 改进成果评奖办法——关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若干思考[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7-11.
被引量:15
4
陈卫平.
理论创新·评价公正·知识普及——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之我见[J]
.学术界,2004(6):17-26.
被引量:2
5
谢菊,叶绍梁.
对文科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评估可行性的再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5(4):26-30.
被引量:11
6
刘霞,何汶,邱均平.
从获奖情况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竞争力[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52-58.
被引量:6
7
喻承久,张勇.
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
.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05,19(3):73-75.
被引量:4
8
姜文闵.哈佛大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1-13.
9
包霄林.“社会化”: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之路—访鲍宗豪.[2006-04-06].光明日报(光明网):http://www.gmw.cn/01gmrb/1999-06/15/GB/18088%5EGM2-1513.htm.
10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中心.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迈向人民大众的哲学社会科学.[2006-04-06].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信息网:http://www.sinoss.com/webgate/CmdListChannelNews?num-channel-id=142#
共引文献
134
1
高静,李森.
“五唯”教育评价的反思与突破[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20(2):59-64.
被引量:19
2
周玲玲,沈群力.
荷兰鹿特丹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2):86-88.
被引量:1
3
卢丽,徐世浩.
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分析[J]
.现代教育论丛,2006(6):11-13.
被引量:2
4
郝春虹.
内蒙古财经学院“财政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模式——目标、思路、方案与成果预测[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8(3):1-5.
被引量:6
5
卢丽.
高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综合评价体系研究[J]
.高教与经济,2007,20(2):22-25.
被引量:4
6
蔡曙山.
让中国的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走向世界[J]
.云梦学刊,2004,25(4):15-17.
被引量:5
7
蔡曙山.
代表性学术成果作为艺术人文与社会科学评价指标的意义——兼论CSSCI的科学评价功能及其发展方向[J]
.江西社会科学,2004,24(6):208-220.
被引量:26
8
梅汉成,王秀平.
关于我国理工类院校人文社会学科建设[J]
.三江高教,2008,0(Z1):1-6.
9
吴文山.
石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J]
.石油教育,2004(5):42-46.
10
吴文山.
石油大学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理性思考[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102-10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1
1
蔡毅.
建立一套良好的学术评价体系[J]
.学术界,2003(6):58-72.
被引量:47
2
邱均平,任全娥.
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研究进展[J]
.情报资料工作,2006,27(4):10-15.
被引量:29
3
向宝云,卢衍鹏.
对人文社科科研量化管理两面性的反思[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25-28.
被引量:12
4
刘大椿.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的限制与超越[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21(2):149-156.
被引量:30
5
邓毅.
完善学术评价制度有待深化细化[J]
.中国高等教育,2007(13):49-51.
被引量:10
6
刘大椿.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问题之审视[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1):54-59.
被引量:28
7
朱少强.
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综述[J]
.评价与管理,2007,5(4):39-63.
被引量:17
8
张书晔,余学军,史玉成.
论学术腐败治理与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的完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6(6):109-114.
被引量:19
9
叶继元.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系探讨[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0,47(1):97-110.
被引量:211
10
任全娥.
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思考[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1):115-118.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史万兵,曹方方.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师科研评价研究述评[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1):91-98.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何宏.
应用技术大学科研项目转化为创新实践教学资源的探索[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0(21):3-4.
被引量:1
2
张尔秘,史万兵.
美国高校人文科学教师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特征与借鉴[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4(1):98-104.
被引量:5
3
陈元艺,邵景奎.
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科研评价机制研究[J]
.高教学刊,2023,9(26):150-155.
1
王若颖,张卓.
高校人文社科类教师科研绩效评价刍议[J]
.人力资源管理,2010(10):135-137.
被引量:4
2
李岚清副总理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学和研究及德育教育工作与专家学者举行座谈[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97(2):1-1.
3
马德峰,唐文跃.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实践教学体系发展研究——以苏州大学省属高校为例[J]
.学理论,2015(33):166-167.
被引量:1
4
陈小尘,李纯斌.
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看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方法[J]
.世纪桥,2015(8):77-78.
5
薛新力,夏宇.
促进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繁荣发展[J]
.重庆社会科学,2003(5):20-21.
被引量:1
6
焦羽.
第五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名单公布[J]
.社会科学论坛,2005(3):152-152.
7
钱菁.
英语中考总复习阶段有效转化中等生的策略[J]
.新课程研究(上旬),2011(5):175-177.
被引量:1
8
陈方南.
历史教学中的“相异构想”及其矫正策略[J]
.历史教学问题,2006(1):106-107.
被引量:1
9
时臻.
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引导策略——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
.文化学刊,2016(10):85-88.
10
李静.
高校贫困生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4(6):27-29.
被引量:15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