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安灌区工程与土壤次生盐碱化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对大安地区的气候、地质地貌、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安灌区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综合研究。对该工程旱田改水田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做出推断,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作者
刘松霖
宋威
赵宜婷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东北水利水电》
2009年第11期52-53,共2页
Water Resources & Hydropower of Northeast China
基金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
关键词
土壤次生盐碱化
水盐运移
大安灌区
分类号
S27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193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7
1
汤洁,佘孝云,林年丰.
吉林省大安市生态环境规划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J]
.生态学报,2005,25(5):1178-1183.
被引量:28
2
艾军,李梁.
大安灌区土壤盐渍化与灌溉利用[J]
.吉林水利,2008(B09):46-48.
被引量:2
3
陈小兵,杨劲松,刘春卿.
新疆阿拉尔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168-172.
被引量:24
4
胡安焱,高瑾,贺屹,于延凤.
干旱内陆灌区土壤水盐模型[J]
.水科学进展,2002,13(6):726-729.
被引量:27
5
宋长春,邓伟.
吉林西部地下水特征及其与土壤盐渍化的关系[J]
.地理科学,2000,20(3):246-250.
被引量:70
6
郭占荣,刘花台.
西北内陆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与地下水动态调控[J]
.农业环境保护,2002,21(1):45-48.
被引量:39
7
宋长春,邓伟,李取生,王志春,章光新.
松嫩平原西部土壤次生盐渍化防治技术研究[J]
.地理科学,2002,22(5):610-614.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29
1
张为政.
草地土壤次生盐渍化——松嫩平原次生盐碱斑成因的研究[J]
.土壤学报,1993,30(2):182-190.
被引量:36
2
李德.
绿地生态效益定量分析的数学模型[J]
.林业经济,1995(5):67-69.
被引量:5
3
任纪舜.
中国东部及邻区大地构造演化的新见解[J]
.中国区域地质,1989(4):289-300.
被引量:79
4
周宏飞,李彦.
绿洲农田土壤水分平衡及变化特征[J]
.干旱区地理,1996,19(3):66-71.
被引量:8
5
[3]JuliaAn,MartoAnez,BeltraAn.Irrigation with Saline Water: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J].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1999 (40):183-194.
6
张庸,满洲里-绥芬河地学断面域及邻区新构造运动,1995年,28页
7
俞仁培,土壤发生中的化学过程,1990年,297页
8
孙广友,中国东北平原第四纪自然环境形成与演化[C],1990年,44页
9
李昌华,土壤学报,1964年,2期,34页
10
张学林,任淑芬,王文生.低洼易涝盐碱地水田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防治技术[A].见:松嫩平原盐碱地与风沙地农业综合发展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13~119.
共引文献
193
1
陈小兵,杨劲松,刘春卿.
新疆阿拉尔灌区土壤次生盐碱化防治及其相关问题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168-172.
被引量:24
2
王水献,杨鹏年,董新光,周金龙.
内陆河流域绿洲灌区盐碱地改良分区及治理模式探究──以新疆焉耆县平原灌区为例[J]
.节水灌溉,2008(3):5-8.
被引量:14
3
滕丽华.
数学计算模型在生态工业中的应用研究展望[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8,15(1):1-6.
4
郭跃东,何岩,邓伟.
洮儿河中下游流域景观格局的形成及水环境效应分析[J]
.水土保持学报,2003,17(6):32-35.
被引量:6
5
宋长春,邓伟,李取生.
松嫩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过程模型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5):23-26.
被引量:13
6
孙三民,安巧霞.
塔里木灌区冬灌对盐分运移的影响[J]
.塔里木大学学报,2008,20(4):34-37.
被引量:3
7
赵锁志,孔凡吉,王喜宽,李世宝,蒙奎文.
地下水临界深度的确定及其意义探讨以河套灌区为例[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164-167.
被引量:15
8
刘玉英,胡克,杨俊鹏,曹振.
吉林西部全新世晚期土壤碳酸盐中碳稳定同位素记录的古气候信息[J]
.土壤通报,2004,35(4):408-412.
被引量:4
9
武利,张万昌,张东,周杰.
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斜坡稳定性定量评估模型[J]
.地理科学,2004,24(4):458-464.
被引量:13
10
徐海量,宋郁东,陈亚宁.
生态输水后塔里木河下游合理水位探讨[J]
.水土保持通报,2003,23(5):22-25.
被引量:37
同被引文献
15
1
高强,刘淑霞,王宇,陈丽荣.
施肥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22(S1):106-112.
被引量:29
2
姚姣,韩会玲.不同施氮量对作物产量及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11.
3
刘庆玉,焦银珠,艾天,宋琪新.
农业非点源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
.农机化研究,2008,30(4):191-194.
被引量:6
4
郝芳华,孙雯,曾阿妍,李鹏,张嘉勋,岳勇.
HYDRUS-1D模型对河套灌区不同灌施情景下氮素迁移的模拟[J]
.环境科学学报,2008,28(5):853-858.
被引量:44
5
艾军,李梁.
大安灌区土壤盐渍化与灌溉利用[J]
.吉林水利,2008(B09):46-48.
被引量:2
6
邱建军,李虎,王立刚.
中国农田施氮水平与土壤氮平衡的模拟研究[J]
.农业工程学报,2008,24(8):40-44.
被引量:32
7
杜红霞,吴普特,冯浩,王百群,马军勇.
氮施用量对夏玉米土壤水氮动态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9,7(4):82-87.
被引量:23
8
刘奇勇,韩金玲,杨晴,李雁鸣.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品种植株氮素积累和运转特点[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9,31(4):355-359.
被引量:3
9
杜军,杨培岭,李云开,任树梅,王永忠,李仙岳,苏艳平.
不同灌期对农田氮素迁移及面源污染产生的影响[J]
.农业工程学报,2011,27(1):66-74.
被引量:37
10
王洪君,王楠,梁烜赫,张磊,曹玉军,陈宝玉.
施磷肥对土壤—水稻体系中Hg迁移累积规律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1,33(6):666-671.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胡昱欣,李育松,卞建民,郝鹏飞.
一定灌施条件下大安灌区土壤氮素迁移规律[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3):324-327.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婷,王玉军,张秀芳,马秀兰,高洪军.
酸性保护地黑土对外源氮素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0,42(5):538-544.
被引量:2
2
王志英,李业东,王爽,鞠晓璇,关惠文,王玉军.
风沙土中氮素的淋溶特性及控制技术初步研究[J]
.水土保持学报,2015,29(5):239-242.
被引量:1
3
马海燕,刘洪超,孙晓庆.
基于SWAT模型的大安市降水入渗量变化的模拟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6,38(3):298-301.
被引量:1
4
杜国强,陈秀琴,牟守国,杨德军,黄成江.
模拟降雨条件下氮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对比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6,44(12):436-439.
被引量:7
5
蒲晓,卢雁云,程红光,谢婧,张玉虎,陈陈,张宁.
滨海旱作盐化潮土铵氮吸附特性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9):20-27.
被引量:1
6
张程琛,李柏林,姚亚,王俊,梁亚楠,樊航旭,李晔.
酸-碱改性粉煤灰基铝铁复合混凝剂的除磷机理[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7,40(9):28-32.
被引量:5
7
赵国强,王淑平,崔骁勇,董俊夫,常旭卉,汪诗平.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土壤微生物量对氮磷肥添加的响应[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2018,35(3):417-424.
被引量:5
8
李仰征,何斌,杨梦,沈驰华,曹熙,彭建宇,高峰,王小二.
地表覆被对岩溶区鲜土无机三氮累积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9,42(6):44-51.
被引量:1
9
陈展宇,房晓琨,孙帆,祝静雪,徐子博.
不同年代大豆品种根系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变化[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24,46(3):366-372.
1
胡昱欣,李育松,卞建民,郝鹏飞.
一定灌施条件下大安灌区土壤氮素迁移规律[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35(3):324-327.
被引量:9
2
宋威,刘松霖,赵一婷,方玉钦.
大安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浅析[J]
.吉林水利,2009(7):1-3.
被引量:3
3
李娜,汤洁,张楠,于树利.
冻融作用对水田土壤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5,38(10):1-6.
被引量:16
4
刘彩虹,张琳,卞建民.
大安灌区盐碱土土壤水分扩散特征研究[J]
.节水灌溉,2012(10):34-37.
被引量:4
5
何花,方喜和.
吉林省大安市盐碱地新开稻田的耕整与改良[J]
.现代农业,2013(12):88-89.
被引量:2
6
艾军,李梁.
大安灌区土壤盐渍化与灌溉利用[J]
.吉林水利,2008(B09):46-48.
被引量:2
7
孔繁勇,杨丽娜.
大安灌区工程建后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浅析[J]
.科技致富向导,2012(32):230-230.
8
卞建民,刘彩虹,杨晓舟.
吉林西部大安灌区土壤贮水能力空间变异特征及土壤水分有效性[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7,47(2):554-563.
被引量:7
9
顿圆圆,杜春梅,董锡文,王妍.
旱田改水田对黑土pH、电导率及几种微生物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7,56(3):459-461.
被引量:3
10
顿圆圆,杜春梅,姜中元,李男男,董锡文.
旱田改水田对土壤电导率及几种微生物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9):2087-2089.
被引量:5
东北水利水电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