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费瑟斯通论日常生活审美化 被引量: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费瑟斯通的《消费主义与后现代文化》是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所依赖的西方理论后援的一个主要资源。但因为种种原因,个中存在一些误解。费瑟斯通分日常生活审美化为三个层面,最终是要说明,日常生活审美化并非后现代社会的专利,它早在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城市化的过程中,就已经见诸波德莱尔、本雅明和西美尔的都市生活经验描写。再往上追溯,中世纪以降的狂欢节和集市文化,都可视为先驱。其间中产阶级同底层阶级的忤逆欲望不断较量,控制和反控制,有序和无序,终于在波西米亚和布尔乔亚的两相结合之中,铺陈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人景观。由此可见,费瑟斯通是以当下所谓的"布波族"精英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主角。主张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代中国普遍现象的论者,在援引西方理论时似不妨绕过这位独钟情布尔乔亚和波西米亚的费瑟斯通。
作者 陆扬
机构地区 复旦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26,共9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文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批判"(批准号:05BZX067)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 1Mike Featherstone,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1991, p. 67, p. 68, p. 75, p. 79, p. 81.
  • 2Jean Baudrillard, Simulations, New York: Smiotext (e), 1983, p. 1.
  • 3Jean Baudrillard, Simulations, p.148.
  • 4Cf.Mike Featherstone,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mism, p. 69.
  • 5费瑟斯通.《消解文化:全球化、后现代主义与认同》,杨渝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07页.
  • 6Cf. David Brooks, Bobos in Paradise: The New Upper Class and How They Got Ther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2000.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2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