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三品”茶叶安全因子及控制对策
被引量:1
出处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5期91-93,共3页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5
-
1兰凌.我国茶叶卫生质量的现状与茶叶质量安全控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2):80-83. 被引量:14
-
2黄国勤,李文华.中国中亚热带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J].江西农业学报,2006,18(5):145-150. 被引量:7
-
3陈宗懋.欧盟新修改的茶叶农残标准更趋严格[J].中国茶叶,2007,29(1):7-7. 被引量:11
-
4黎其万.农产品质量安全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思考与探索[J].农业质量标准,2007(6):14-16. 被引量:13
-
5马仲宗.浅谈安徽茶叶生产和质量安全现状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8,14(7):162-163. 被引量:6
-
6李强,毛志方,唐小林.浅谈GAP、ISO9000、HACCP及其关系[J].中国茶叶加工,2008(1):3-5. 被引量:7
-
7杨普香,俞素琴,聂樟清.影响茶叶质量安全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J].蚕桑茶叶通讯,2008(2):36-37. 被引量:4
-
8陈宗懋.中国茶叶生产的质量安全状况[J].中国茶叶,2008,30(6):7-8. 被引量:12
-
9段仁周,张久谦.影响茶叶安全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7):60-62. 被引量:11
-
10谭正初,萧力争.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与控制[J].茶叶通讯,2008,35(1):18-20.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24
-
1李俊,杜楠,庞宏宇,郭晓关,刘凯,武昌会.贵州地区茶叶及茶汤中氯氰菊酯残留量检测及其摄入风险分析[J].农药学学报,2012,14(3):305-309. 被引量:3
-
2章凯.安徽茶叶机械行业现状及机加工对茶叶铅、铜含量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8):134-139. 被引量:3
-
3肖方扬,陈天志,林兴土.尤溪县茶叶QS认证的现状与对策[J].茶叶科学技术,2012(3):42-44. 被引量:2
-
4李荣林,黄继超,黄欣卫,黄东华.生物炭对茶园土壤酸性和土壤元素有效性的调节作用[J].江苏农业科学,2012,40(12):345-347. 被引量:31
-
5袁自春,杨普,彭邦发,徐奕鼎.中国茶叶品质危害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3,34(5):297-302. 被引量:13
-
6田洪芸.GB2763-2012涉茶内容解读及对茶叶生产企业的启示[J].山东食品发酵,2013(2):33-36.
-
7刘新,张颖彬,潘蓉,王国庆,汪庆华,金寿珍,鲁成银.我国茶叶加工过程的质量安全问题及对策[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4,32(2):16-19. 被引量:26
-
8姚清华,张居德,苏德森,颜孙安,林虬.福建省茶叶主产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与隐患点比较分析[J].福建农业学报,2014,29(4):393-397. 被引量:8
-
9潘文军,谢强,王红莉.福建省食品工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3):59-63. 被引量:10
-
10郭燕茹.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问题及保障体系构建[J].林业经济,2014,36(7):98-101. 被引量:9
-
1吴昂.舒城县农业“三品”发展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22-22.
-
2韩众鑫.加快丹东市农业“三品”发展 保障农产品安全[J].农业经济,2013(7):24-24. 被引量:1
-
3陈文海,谭梅艳,陈丽琳,余文畅.宜昌市农业“三品一标”现状及监管对策[J].绿色科技,2013,15(12):120-122. 被引量:1
-
4张红艳.制约“农业三品”生产的因素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6(1):78-78.
-
5宋勇.宁德农垦绿色食品茶叶发展浅析[J].中国热带农业,2013(6):28-30. 被引量:1
-
6刘建峰,赵超艺,伍锡岳,凌彩金.绿色食品茶叶、有机茶的发展优势及营销策略[J].广东茶业,2003(4):6-9.
-
7陈瑞钦.闽北绿色食品茶叶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茶叶,2002,24(3):32-33.
-
8范文来,徐岩.白酒功能因子与品质安全问题[J].酿酒科技,2012(3):17-22. 被引量:51
-
9王传芳.宁国市农业“三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0):361-362. 被引量:1
-
10康冠宏,李亚莉,周红杰.普洱茶安全性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3,34(19):387-39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