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豫东小麦高产创建中“氮肥后移”技术措施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炮轰"的施肥方式,制约着豫东小麦再高产和强筋优质小麦的规模发展。"氮肥后移"是施肥比重后移和春季追肥时间后移。据示范,采用"氮肥后移"技术,较习惯施肥增产10%~15%。推行"氮肥后移"技术,是豫东地区小麦高产创建的必要技术措施。
作者
陈东义
机构地区
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农业局
出处
《中国农技推广》
2009年第11期36-36,38,共2页
China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关键词
豫东小麦
氮肥后移
理论
技术
分类号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1
宋朝玉;王振华;朱丕生.胶东半岛地区玉米栽培的几项关键技术.百项高效种植新技术百项高效种植新技术[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1.
2
赵玉玲,赵立焕.
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5):182-183.
被引量:10
3
杨进玲,耿影.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J]
.农技服务,2009,26(5):54-54.
被引量:3
4
朱允高,杨琳.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在麦田管理中的应用[J]
.科学种养,2010(4):13-13.
被引量:2
5
孟向春.
小麦氮肥后移技术[J]
.现代种业,2010(1):63-63.
被引量:1
6
毛凤梧,赵会杰,徐立新,郭宏祥,杨新志.
水肥运筹对小麦品质形成的调控效应[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1,35(1):13-15.
被引量:39
7
杨胜利,冯荣成,马利民.
后期灌溉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30(3):4-6.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周宗玲,黄占亮.
寿县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4):92-92.
被引量:2
2
刘春霞.
豫南地区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关键技术分析[J]
.河南农业,2012(22):52-5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雪丽.
2010年蒙城县小麦苗情形势及抗旱保苗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109-109.
2
乔江方,刘京宝,夏来坤,朱卫红,李川,黄璐.
2001—2012年河南省夏玉米产量变化及生长季气象因子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36):85-90.
被引量:14
3
李彬.
小麦氮肥后移施肥技术及效益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7).
被引量:3
1
刘艳玲.
豫东小麦“氮肥后移”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措施[J]
.河南农业,2011(07X):56-56.
被引量:1
2
杨彩霞,刘均霞.
氮肥后移对黔黄油28号产量影响研究[J]
.吉林农业(学术版),2010(12):156-156.
3
陈光玉,文云书,刘辉,袁方强,余劲松,李长军,张永生.
杂交油菜氮肥后移技术对产量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11,31(1):37-37.
4
蒋书锋.
关于对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的浅析[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0(8):32-32.
被引量:2
5
刘亚利.
氮肥后移促小麦高产[J]
.中国农资,2012(11):20-20.
6
王梅.
关于对小麦氮肥后移栽培技术的浅析[J]
.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3(6):39-39.
7
姚正奎,夏加胜,敖正友.
玉米氮肥后移技术增产机理研究[J]
.中国农业信息,2013,25(8S):131-132.
8
关佑君.
旱地全膜玉米氮肥后移试验报告[J]
.现代农业,2015(10):27-28.
9
胡俊鹏.
强筋优质小麦——小偃54[J]
.农友致富月刊,2001(8):9-9.
10
冯斌.
强筋优质小麦涡麦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6(4):146-147.
中国农技推广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