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交往与共识何以可能——论哈贝马斯与后现代主义的争论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后现代主义认为日益加深专业化造成了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而形成不可通约的差异和难以消解的权力话语,交往和共识是不可企及的地平线。哈贝马斯则认为,共同的生活世界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同情,而交往理性则为重建现代性方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再造了哲学传统。
作者 张云龙
机构地区 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5-49,共5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Andrew Edgar, Habermas: the key concepts, New York, Routledge, 2006,65,74,74.
  • 2张法.《利奥塔的后现代思想》,文化研究网,http://www.zgyspp.com/,2006-10-25.
  • 3张庆熊,孔雪梅,黄伟.合法性的危机和对“大叙事”的质疑——评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1(3):93-97. 被引量:21
  • 4史蒂文·塞德曼.《后现代转向》,吴世雄等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8页,第36页,第35页,第40-41页,第36页,第48页,第58页.
  • 5弗兰克.《理解的界限--利奥塔和哈贝马斯的精神对话》,先刚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 6哈贝马斯哈勒.《作为未来的过去》,章国锋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6页,第123页.
  • 7哈贝马斯.《包容他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页.
  • 8Emilia Steuerman,The Bounds of Reason Habermas, Lyotard and Melanie Klein on rationality,New York,Routledge. 2003,6, xv.
  • 9米歇尔·福柯.《尼采·谱系学·历史学》,苏力译,http://www.law-times.net/ReadNews.asp.2005-3-8.
  • 10杜小真.《福柯集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280页,第345页,第345页.

二级参考文献32

  • 1胡小冬.信息化社会中知识的商品化——透视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21(3):50-52. 被引量:1
  • 2福柯.《必须保卫社会》[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174页.
  • 3哈贝马斯 曹卫东 傅德根译.《后形而上学思想》[M].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第33-38页.
  • 4杜小真编.《福柯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第152页.
  • 5哈贝马斯 曹卫东译.《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93页.
  • 6.《福柯集》[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第5页、第80页、第5页、第82页.
  • 7Michel Foucault, The Will to Knowletge, The History of Sexuality, Volume Ⅰ (Penguin Books, 1990), p.93.
  • 8Ibid..
  • 9《必须保卫社会》,第252页.
  • 10J. Habermas, The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of Modernity (Polity Press, 1987), p. 275.

同被引文献39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