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元曲四大家”杂剧看连词“怕”的语法化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元杂剧中"怕"分别有动词、副词、连词等用法。从语法化的角度来看,其中副词"怕"的形成是经历了"怕"动词实义的逐渐减弱及其句法功能的扩大。在副词"怕"的基础上,由于本身的语义及所处的句法位置,加之语境的诱因,最终"怕"产生了表假设的连词用法。
作者
何鑫
机构地区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编辑部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1-74,共4页
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元杂剧
连词
怕
语法化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1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李英哲,卢卓群.
汉语连词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特点[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4):52-58.
被引量:20
2
马清华.
汉语语法化问题的研究[J]
.语言研究,2003,23(2):63-71.
被引量:59
3
杨玉玲.
汉语“语法化”研究综述[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5(5):71-74.
被引量:7
4
段德森.
副词转化为连词浅说[J]
.古汉语研究,1991(1):47-49.
被引量:17
5
董秀芳.
论“时”字的语法化[J]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15(1):48-54.
被引量:26
二级参考文献
30
1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496
2
赵长才.
上古汉语“亦”的疑问副词用法及其来源[J]
.中国语文,1998(1):23-28.
被引量:16
3
张国宪.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J]
.中国语文,1998(6):403-413.
被引量:43
4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15
5
刘勋宁.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来源[J]
.方言,1985,7(2):128-133.
被引量:66
6
黎运汉.
汉语虚词演变的趋势初探[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4):103-111.
被引量:8
7
钟兆华.
论疑问语气词“吗”的形成与发展[J]
.语文研究,1997(1):2-9.
被引量:27
8
刘宁生.
读《汉语功能语法研究》[J]
.汉语学习,1997(6):57-59.
被引量:3
9
郎大地.
“时候”·时位·多陈述偏正句[J]
.语言研究,1997(1):51-59.
被引量:17
10
罗骥.
北宋句尾语气词“也”研究[J]
.古汉语研究,1995(3):29-32.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121
1
徐式婧.
现代汉语条件句关联标记间的互动关系[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117-133.
2
文桂芳,李小军.
“更”的连词功能来源探析[J]
.语言研究集刊,2020(2):212-227.
3
胡晓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语法化研究述评[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8-14.
被引量:2
4
于丽娟.
试析条件连词“但”的形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5(2):81-83.
被引量:3
5
李敏.
关于语法化研究的若干问题[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2(1).
6
丁健.
“X然”的连词化——兼谈从代词结构到连词的演化模式[J]
.南开语言学刊,2011(2):107-118.
被引量:3
7
陈静.
历时和共时在汉语法化研究中的结合[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S1):194-195.
8
徐明星.
国内语法化研究评介[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194-194.
9
滕怡,唐韵.
介词“即”的语法化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6):317-317.
被引量:3
10
吴云芳.
“和”“与”“并”“而”连接谓词性成分时的区别[J]
.语文研究,2005(1):13-16.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21
1
杨永龙.
句尾语气词“吗”的语法化过程[J]
.语言科学,2003,2(1):29-38.
被引量:44
2
徐盛桓.
疑问句探询功能的迁移[J]
.中国语文,1999(1):3-11.
被引量:101
3
刘坚,曹广顺,吴福祥.
论诱发汉语词汇语法化的若干因素[J]
.中国语文,1995(3):161-169.
被引量:547
4
刘丹青.
语法化中的更新、强化与叠加[J]
.语言研究,2001,21(2):71-81.
被引量:237
5
叶建军.
测度副词“敢”、“敢是”的形成及其演化[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7,27(4):79-82.
被引量:10
6
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7
韦祖庆,杨保雄.贺州客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37 -138.
8
(日)太田辰夫著,蒋绍愚,徐昌华.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9
张敏.“怕”的历时演变[J].文教资料,2001(11下).
10
Cruttenden,A.Inion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引证文献
2
1
雷冬平,罗华宜.
昭平(北陀)客家话“怕”的再语法化及其功能演化[J]
.钦州学院学报,2014,29(1):75-80.
被引量:2
2
蒋遐.
清中叶以来北京话“敢X”类语气副词的更替[J]
.国际汉语学报,2013,4(2):139-14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4
1
吴炳璋,韩佳蓉.
论副词“敢情”的话语功能及其负面立场标记化[J]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42-48.
2
崔蕊,韩沛玲.
北京话语气副词“敢情”的语义分析[J]
.语言学论丛,2018,0(2):245-260.
被引量:1
3
卢笑予.
浙江临海方言“(忄隺)”与“怕”的认识情态功能[J]
.方言,2022,44(4):462-471.
被引量:1
4
张谊生.
试论汉语副词再演化的模式、动因与功用[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3(4):46-57.
被引量:2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