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张爱玲创作中的“地母精神”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张爱玲特立独行的文学个性虽与当时的新文学貌似"疏离",但在精神本质上却是相通的,甚至还有超越。这相通之处即是论文集中论述的"地母精神"。"地母精神"在张爱玲作品中具体表现为肯定人普遍的、基本的凡俗性、物质性,并且对卑微残缺的人生予以博大的同情、怜悯和爱。
作者
余玲
机构地区
乐山师范学院文新学院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第9期49-51,共3页
Journal of Yibin University
关键词
张爱玲
地母
普遍
慈悲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杜正乾.
论史前时期“地母”观念的形成及其信仰[J]
.农业考古,2006(4):108-113.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孙守道,郭大顺.
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头像的发现与研究[J]
.文物,1986(8):18-24.
被引量:64
2
李仰松.
柳湾出土人像彩陶壶新解[J]
.文物,1978(4):88-89.
被引量:14
3
CPAM, Chekiang Province and Chekiang Provincial Museum.
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78(1):39-94.
被引量:280
4
青海乐都柳湾原始社会墓葬第一次发掘的初步收获[J]
.文物,1976(1):67-78.
被引量:28
5
宋兆麟.
中国史前的女神信仰[J]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1995(1):117-128.
被引量:9
6
陆思贤.
红山文化裸体女神为女娲考[J]
.北方文物,1993(3):33-36.
被引量:4
7
殷志强.
也谈东山嘴红山文化神祀遗址[J]
.北方文物,1986(3):16-18.
被引量:7
8
汤池.
试论滦平后台子出土的石雕女神像[J]
.文物,1994(3):46-51.
被引量:22
9
张星德.
红山文化女神像与史前宗教中的土地神[J]
.社会科学辑刊,1996(2):98-100.
被引量:7
10
陈春晖.
母神崇拜与中国古代思想[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32(1):60-64.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9
1
海力波.
如愿归去紫姑还:中古荆楚地母信仰与域外文化交融[J]
.民俗研究,2021(2):47-57.
被引量:3
2
张娟.
王安忆小说的“地母精神”与现代市民价值观[J]
.求是学刊,2012,39(3):132-136.
被引量:2
3
马炜.
地母·佛性:严歌苓小说中“扶桑”、“葡萄”形象探析[J]
.当代作家评论,2014(5):202-207.
被引量:4
4
徐尤龙.
基于符号吸引理论的广南地母文化旅游开发[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0(4):157-162.
5
唐湘.
作为“创伤女性”意象的地母与河母——以严歌苓和虹影为中心[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5):88-94.
被引量:2
6
于京一.
论作为文学地理的新疆之于红柯的意义[J]
.小说评论,2018(3):157-169.
被引量:1
7
李秀萍.
论吉剧中的“地母”及其原型[J]
.文化产业,2020(18):70-72.
8
于京一.
文化寻根与诗性启蒙——试论红柯小说的文学史意义[J]
.当代作家评论,2022(2):150-158.
9
杨静雯.
论严歌苓小说中的身份认同困境[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3(5):80-82.
同被引文献
8
1
周冰心.
迎合西方全球想象的“东方主义”——近年来海外“中国语境”小说研究[J]
.华文文学,2006(1):41-68.
被引量:17
2
宋微.
人在边缘——论严歌苓旅外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
.职大学报,2005(3):40-44.
被引量:4
3
李培.
雌性的魅惑——试析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独特内涵[J]
.华文文学,2004(6):62-65.
被引量:24
4
赵毅衡.
流外丧志──关于海外大陆小说的几点观察[J]
.当代作家评论,1997(1):115-121.
被引量:9
5
季红真.
萧红与张爱玲之比较——以女性主义视角[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0-43.
被引量:3
6
赵稀方.
也说《秧歌》与《赤地之恋》[J]
.文学自由谈,2006(2):124-129.
被引量:2
7
沈红芳.
在苦难中升腾——论严歌苓小说中的女性意识[J]
.当代文坛,2008(5):135-139.
被引量:8
8
袁良骏.
张爱玲小说的颠峰与末路[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4):81-8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刘熹.
消费文化、东方主义与叙述的模式化——个案管窥海外华人文学的形态建构[J]
.当代文坛,2012(5):22-26.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朱健平,邹倩.
创作与翻译的共谋——《扶桑》中国形象“双重东方化”研究[J]
.外国语文,2015,31(5):116-121.
被引量:6
2
乔幪.
华人刻板印象与张爱玲《粉泪》的夭折[J]
.作家,2014,0(08X):31-33.
被引量:1
1
杨玉清.
张爱玲的女性观[J]
.网络财富,2009(17):219-219.
2
刘迪.
“地母”精神及“雌性”书写下的女人魅惑——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小说分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10):75-76.
被引量:1
3
吴芸茜.
谋生与谋爱 魔界与神界——张爱玲王安忆小说比较[J]
.华文文学,2005(4):64-70.
4
李慧,安刚强.
不息的生命:张爱玲笔下三类女性的生存图景[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2(2):81-84.
被引量:1
5
张赛赛.
沉静如水,乱世太平——读长篇小说《桃之夭夭》、《小姨多鹤》[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2(5):44-46.
被引量:1
6
张娟.
王安忆小说的“地母精神”与现代市民价值观[J]
.求是学刊,2012,39(3):132-136.
被引量:2
7
石影.
试探张爱玲小说中温情的根源[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3):16-17.
8
潘华凌,李菊花.
殊途同归 神交与往——伍尔芙与张爱玲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7):241-244.
被引量:9
9
凌逾.
女性主义建构与殖民都市百年史——论施叔青的长篇小说《香港三部曲》[J]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3(4):30-35.
被引量:5
宜宾学院学报
2009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