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剑指利用影响力受贿犯罪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增设无疑是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的积极履约行为,被法学界誉为是我国惩治腐败犯罪与国际接轨而迈出的积极一步。刑法中增设的这一罪名是由其他贿赂犯罪衍生而来,并且由《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其他区域性国际反腐败公约确立的一种新型贿赂犯罪形式。
作者
刘宪权
机构地区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出处
《检察风云》
2009年第23期28-29,共2页
Prosecutorial View
关键词
利用
受贿犯罪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刑法修正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与国际接轨
受贿罪
分类号
D924.392 [政治法律—刑法学]
D997.9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
1
李德民.
非正式组织和非权力性影响力[J]
.中国行政管理,1997(9):24-25.
被引量:56
2
时延安.
接轨:挑战与机遇的来临——论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中国刑事法制的自我调整[J]
.当代法学,2004,18(6):95-102.
被引量:9
3
王育林.
论领导者影响力构成因素[J]
.行政与法,1997(4):56-57.
被引量:3
4
姜伟,侯亚辉.
共同受贿犯罪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2):45-52.
被引量:17
5
赵秉志.详解刑法修正案(七)反腐新罪名[N].法制日报,2009-04-03.
6
陈正云,李翔.《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全球反腐败的法律基石.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7
谢钟.浅沧领导者的影响力.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
8
于志刚.
“关系人”受贿的定罪规则体系之思考[J]
.人民检察,2009(7):5-8.
被引量:27
9
吴华清.
斡旋受贿犯罪主体的扩张与界定——以《刑法修正案(七)》第13条的规定为基础[J]
.中国检察官,2009(4):6-8.
被引量:9
10
胡同春.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探讨——对刑法第388条之一的解析[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9,11(4):91-92.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3
1
李岚.
试论“利用影响力受贿”中“关系密切的人”范围界定——兼评《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J]
.法制与经济,2010(21):76-77.
2
赵龙毓.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构成要件[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3):95-96.
3
刘晓洁.
浅议利用影响力受贿罪[J]
.中外企业家,2011(2X):109-110.
1
宁洁.
“关系人”收受贿赂的司法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0(28):114-115.
2
刘杰.
论斡旋受贿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合并的构想[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4(19):80-81.
被引量:1
3
龙渊.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法律适用问题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2):85-86.
被引量:1
4
李北京.
受贿罪主体问题初探——兼评《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3):257-258.
被引量:1
5
高原.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有关问题研究[J]
.青年与社会(中),2014(2):138-138.
6
王守俊.
浅议向利用影响力受贿人行贿的犯罪化问题[J]
.法制与经济,2013,22(17):87-88.
7
王春波,杨林.
“退居二线”赋闲领导干部受贿的法律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9):81-81.
8
贺伟.
铲除腐败的对策[J]
.理论界,1998(3):34-35.
9
黄太云.
《刑法修正案(七)》对惩治腐败相关条文的完善[J]
.中国检察官,2009(5):3-5.
被引量:13
10
杨辉.
孟建柱: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 狠抓司法改革任务落实[J]
.长安,2015,0(8):4-4.
检察风云
2009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