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继作”“共作”与“赠答”——魏晋赋创作范式的转变及其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魏晋赋创作中的同体继作、同题共作、以赋赠答三种创作范式,既是赋家适应当时崇尚典雅、喜好模拟的文学风气而所做的必然的选择,同时也是赋家由纯粹的御用文人向有独立人格的文士的身份转捩而带来的赋体创作上的趋新手段。这促进了当时赋的传统体裁、题材的创新和赋的小品化、抒情化。
作者
韩高年
机构地区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0-23,共4页
Gansu Social Sciences
基金
西北师范大学三期科技创新工程团队项目"唐前辞赋文本与文体研究"中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
魏晋赋
创作范式
赋风转变
分类号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朱光潜:《诗论》,《朱光潜美学文集》第2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49页。
2
周勋初.《左思(三都赋)成功经验之研讨》,收入其《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6-47页.
3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拟古与作伪》,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
陆云.《答兄平原书》,见《全晋文》卷一百四十.
5
张国星.《关于<晋书·贾谧传>的“二十四友”》,《文史》第27辑.
6
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时科技发展对文学的影响》,见《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282-298.
7
徐公持.
诗的赋化与赋的诗化——两汉魏晋诗赋关系之寻踪[J]
.文学遗产,1992(1):16-25.
被引量:29
8
梅家玲.《二陆赠答诗中的自我、社会与文学传统》,见《汉魏六朝文学新论-拟代与赠答篇》,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58-200.
共引文献
36
1
李轶婷.
《汉书·艺文志》研究诗赋思想的路径与方法[J]
.中国诗学研究,2021(2):30-42.
2
李燊.
犹带齐梁:论初唐对梁代七古的转换[J]
.华中学术,2023(4):70-78.
3
孙兰,王素贞.
诗赋欲丽——建安诗论新探[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74-77.
4
王 琳.
魏晋人对大赋的态度及魏晋大赋的地位[J]
.文学评论,2002(2):160-167.
被引量:1
5
尹占华.
大历浙东和湖州文人集团的形成和诗歌创作[J]
.文学遗产,2000(4):65-73.
被引量:12
6
潘新和.
朱光潜论文学教育[J]
.语文建设,2007(4):4-8.
被引量:6
7
刘志伟.
试论魏晋诗赋创作的复古倾向[J]
.许昌学院学报,2009,28(1):49-52.
8
赵成林.
五七言诗体赋论略[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276-280.
被引量:1
9
赵瑶丹.
论宋代谣谚中的社会史内涵[J]
.东岳论丛,2013,34(5):56-60.
被引量:4
10
张培锋.
诗歌吟诵的活化石——论中国佛教梵呗、读诵与古代诗歌吟诵的关系[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84-91.
被引量:1
1
陈秋邑.
曹丕和曹植同题共作赋的比较[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4,33(5):1-7.
2
黄政致,梁启,冯德根,余少欢,吴小兰.
粤曲新作一辑[J]
.南国红豆,2010(2):63-64.
被引量:1
3
巩本栋.
关于唱和诗词研究的几个问题[J]
.江海学刊,2006(3):161-170.
被引量:27
4
朱秀敏.
由建安赋序的创作方式看当时的文学观念[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1):59-62.
5
郝润华,许琰.
模拟与新变:李梦阳骚体赋的创作特点及成就[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10-115.
被引量:1
6
陈恩维.
创作、批评与传播——论建安同题共作的三重功能[J]
.中国文学研究,2004(4):39-43.
被引量:1
7
郁忠尧.
悼建筑名师周渭新[J]
.诗词月刊,2016(7):37-38.
8
张慧芳.
浅谈江总诗歌的内容和特色[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5):169-170.
9
常青扬.
阿聪外传(小说)(续)[J]
.国家安全通讯,2000(2):55-60.
10
张应德.
暗淡轻黄性体系——谈《漱玉词》心理描写的细腻美[J]
.阅读与写作,1999,0(7):9-10.
甘肃社会科学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