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69-72,共4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6
-
1《二心集·<野草>英文译本序》,《鲁迅全集》第4卷,第35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2《我所认识的鲁迅》,北京鲁迅博物馆编.《鲁迅回忆录·专著(上册)》,第502页,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
3章衣萍.《古庙杂谈(五)》,《随笔三种及其他》,第93页,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3年版.
-
4《两地书·二四》.《鲁迅全集》第11卷,第78页.
-
5.《<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
-
6《彷徨·伤逝》.《鲁迅全集》第2卷,第30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12
-
1邓晓芒.鲁迅思想矛盾探源[J].鲁迅研究月刊,2001(2):26-32. 被引量:7
-
2陈平原.思想史视野中的文学──《新青年》研究(上)[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3):1-31. 被引量:45
-
3王乾坤.怀疑:科学之问与人生之问[J].鲁迅研究月刊,2001(1):11-19. 被引量:1
-
4李钧.“常为新”“常与黑暗势力抗战”——论鲁迅的大学观[J].鲁迅研究月刊,2006(3):35-42. 被引量:1
-
5黄益倩.话剧《无常·女吊》对鲁迅作品的改编及其意义[J].鲁迅研究月刊,2006(9):13-16. 被引量:4
-
6杜霞.从娜拉到子君:精神分析视野中的女性命运[J].鲁迅研究月刊,2009(5):4-9.
-
7李玉明.《腊叶》:为爱我者而唱的歌[J].山东社会科学,2011(1):148-150. 被引量:2
-
8张铁荣.在骨子“依旧”中上下求索——鲁迅小说中的辛亥革命言说[J].鲁迅研究月刊,2011(9):19-26. 被引量:1
-
9王乾坤.怀疑:科学之问与人生之问[J].鲁迅研究月刊,2000(3):18-28.
-
10刘长华.记忆诗学与鲁迅小说[J].鲁迅研究月刊,2014(5):32-42.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44
-
1吴康.民国检查制度与古代“文字狱”——鲁迅杂文研究之三[J].中国文学研究,2009(1):24-30. 被引量:3
-
2孙玉石,王光明.鲁迅《野草》的生命哲学和象征艺术[J].鲁迅研究月刊,2005(6):46-61. 被引量:16
-
3高远东.“仙台经验”与“弃医从文”——对竹内好曲解鲁迅文学发生原因的一点分析[J].鲁迅研究月刊,2007(4):22-28. 被引量:20
-
4林语堂.悼鲁迅//张新颖.鲁迅印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16.
-
5王杰.审美幻象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
6谢泳.鲁迅研究中的“厦门叙事难题”[J].当代文坛,2009(1):32-33. 被引量:3
-
7任广田.关于《野草》研究中两种倾向的辨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9(1):60-62. 被引量:4
-
8王彬彬.“新左派”与鲁迅的中国[J].东岳论丛,2009,30(1):105-106. 被引量:3
-
9张旭东.中国现代主义起源的“名”“言”之辩:重读《阿Q正传》[J].鲁迅研究月刊,2009(1):4-20. 被引量:35
-
10李国华.章太炎的“自性”与鲁迅留日时期的思想建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1):38-53. 被引量:10
-
1张鑫.论《野草》的语言节奏与“意蕴节奏”[J].鲁迅研究月刊,2011(1):59-65. 被引量:3
-
2贾永雄.文学语言的魅力之源探析[J].理论导刊,2006(10):123-124. 被引量:1
-
3十本好看的书[J].学与玩,2013(1):28-29.
-
4邸瑞平.《红楼梦》语言的魅力[J].红楼梦学刊,1982(4):51-72. 被引量:1
-
5侯静,孙沂汀,李来.品特《房间》中的语言魅力[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0(4):5-5.
-
6李炳银.生活与文学凝聚的大山——对报告文学创作的阅读与理解[J].文学评论,1992(2):17-30. 被引量:11
-
7赵艳华.磨刀不误砍柴工——诗歌的阅读与理解[J].学苑教育,2016,0(12):38-39.
-
8张雪涛.中国戏曲语言的魅力[J].戏曲研究,2006(2):95-108. 被引量:1
-
9宁青霞.钱钟书《围城》的叙事研究[J].新丝路(下旬),2015(20):80-81.
-
10江作苏.流行而不流俗[J].书摘,2003(7):78-8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