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的生活”变成“我们的故事”时——第十四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综述
出处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10期19-22,共4页
Journal of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二级参考文献23
-
1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
-
2马尔库塞.审美之维[M].北京:三联书店,1989..
-
3朱丽叶·米切尔.女性·记叙体与精神分析[A].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181.
-
4艾德里安娜·里奇.当我们彻底觉醒的时候:回顾之作[A].张京媛.当代女性主义批评[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34.
-
5艾布拉姆斯 朱金鹏 译.欧美文学术语词典[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
6伊丽莎白·威尔逊.倒写:自传[A].玛丽·伊格尔顿(胡敏等译).女权主义文学理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
7科拉·卡普兰.《奥萝拉·莉》与其他诗[A].玛丽·伊格尔顿缩.女性主义文学理论[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
8林白.记忆与个人化写作[A].林白文集(4)[C].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1997.
-
9热拉尔·热奈特.王文融译.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10伊丽莎白·考伊等.表现与交流[A].[英]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C].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12
-
1付兰梅,杨兆昕.自我陈述与主体悬置——邵丽小说中的“自传体”叙事[J].郑州师范教育,2023,12(1):44-48.
-
2王利华.先锋的身体到工具的身体——从90年代女性文学思潮中“身体写作”谈起[J].魅力中国,2009,0(22):123-124.
-
3文建忠,李秋菊.林白小说创作转型意义评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3):75-76. 被引量:1
-
4叶志良,李梅.展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自传体小说叙事的基点[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6(6):696-700.
-
5王侃.虚构与纪实--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小说叙事修辞研究[J].天津社会科学,2009(3):108-112. 被引量:1
-
6刘小妮.论女性写作理论与中国语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627-630.
-
7崔羽淇,程亚丽.陈染女性写作研究综述[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1):28-31. 被引量:1
-
8刘霞云.新世纪女性创作的文化心理与文体自觉[J].小说评论,2018(3):144-151. 被引量:2
-
9李佳芯.论林白女性小说的空间建构及其意义[J].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20,0(1):135-138.
-
10任现品,陶慧丽.视角·人称·结构——论陈染《私人生活》的思辨性形式表征[J].当代作家评论,2023(5):137-143.
-
1张瑛.中国莎学新进展--2014年全国莎士比亚研讨会暨中莎会年会综述[J].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2014,4(1):95-96.
-
2彭会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10届年会综述[J].文艺理论研究,1998(2):85-95. 被引量:3
-
3王卫湘,李灿朝.市场经济与文学走向──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1994年会综述[J].云梦学刊,1995,16(1):68-69.
-
4张瑛.中国莎学新动态——2014年全国莎士比亚研讨会暨中莎会年会综述[J].外国文学研究,2014,36(4):173-175.
-
5曾军.新文学的现代品格与九十年代文学变革──湖北省鲁迅学会、中国现代文学学会1997学术年会综述[J].荆州师专学报,1998,21(1):85-86.
-
6王学振,李文平.2009年重庆“文学史料与抗战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近现代史料学分会年会综述[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5-8. 被引量:1
-
7杨正润:建立“传记诗学”[J].今传媒,2010,18(6):73-73.
-
8利大英,寇小叶(译).远行与发现——1932—1935年的戴望舒[J].现代中文学刊,2009(6):45-55.
-
9林秀清.司马迁与普鲁塔克——略谈两人共同的传记艺术手法[J].中国比较文学,1985(1):90-103.
-
10张轩辞.通向哲学之路的诗——普鲁塔克《论学诗》首章解读[J].求是学刊,2013,40(2):41-44. 被引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