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清代比附的法理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比附在清代的刑事法律适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清代的比附有着严谨而周密的法理,在刑事司法中运用比附要求严格遵守其法理。
作者
黄延廷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7-50,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关键词
清代
比附
法理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51
同被引文献
4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9
1
刑案汇览[M].
2
沈家本.历代刑法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
沈之奇.大清律辑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104.
4
仁井田陞.唐律的通则性规定及其来源[A].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C].北京:中华书局,1992:114-118.
5
唐律疏议[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45.
6
大明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7
.大清律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8
吉同均[M].大清现行刑律讲义.
9
王明德.读律佩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6.
共引文献
151
1
潘良炽.
秦汉诽谤、妖言罪同异辨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4(4):152-155.
被引量:5
2
胡兴东.
清代民族法中“苗例”之考释[J]
.思想战线,2004,30(6):33-38.
被引量:19
3
钱鹏,韩兴.
析清末修律对日本法的移植[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7(1):118-120.
4
范立舟,蒋启俊.
两宋赦免制度新探[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101-105.
被引量:2
5
李均明.
张家山汉简所见规范人口管理的法律[J]
.政法论坛,2002,20(5):18-23.
被引量:6
6
张光辉.
明代赎刑的运作[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111-120.
被引量:4
7
武剑青.
从“春秋决狱”到“纳礼入律”——浅析儒家思想融入魏晋北朝诸律的必然性[J]
.柳州师专学报,2005,20(2):127-129.
8
高绍先.
传统刑法与以人为本[J]
.现代法学,2005,27(4):67-73.
被引量:16
9
宁军.
农民工“自救式犯罪”的法律分析[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17-20.
被引量:6
10
张旭,张影.
中国古代侵占罪立法考究[J]
.现代法学,2005,27(5):156-162.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4
1
张晋藩.
试论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上)[J]
.法学研究,1981,3(4):46-54.
被引量:3
2
宗建文.
罪刑法定含义溯源[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5,17(3):37-43.
被引量:24
3
蒙培元.
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J]
.哲学研究,1988(7):53-60.
被引量:67
4
陈兴良.
罪刑法定的当代命运[J]
.法学研究,1996,18(2):10-47.
被引量:137
5
李步云.
关于法系的几个问题——兼谈判例法在中国的运用[J]
.中国法学,1990(1):13-22.
被引量:16
6
钟建华.
关于借鉴判例制度的几个问题[J]
.中国法学,1989(6):60-66.
被引量:7
7
陈光中,谢正权.
关于我国建立判例制度问题的思考[J]
.中国法学,1989(2):86-94.
被引量:26
8
潘勤.
中国古代刑法解释初探[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2,14(6):24-28.
被引量:3
9
武树臣.
判例法与我国法制建设[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89,11(1):23-28.
被引量:8
10
高贞.
运用判例法之我见[J]
.法学评论,1988,6(5):86-8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林志坚.
清代比附制度新探[J]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7(4):97-105.
被引量:1
2
王熠珏.
中国传统法中的罪刑法定省思[J]
.研究生法学,2014,29(2):74-81.
3
王熠珏.
中国古代“判例法”省思[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27(11):128-131.
4
王熠珏.
中国古代罪刑法定之辨——从“断罪引律令”展开[J]
.昆明学院学报,2017,39(4):52-5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陈小洁.
中国传统司法判例情理表达的方式——以《刑案汇览》中裁判依据的选取为视角[J]
.政法论坛,2015,33(3):114-124.
被引量:4
2
李麒.
唐律断罪引律令与罪刑法定的实现[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6(4):146-154.
1
熊英.
“德法并举”治国思想的法理探讨[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5):8-13.
2
袁堂卫,陈然.
医疗纠纷中的医师过失行为“去刑化”法理探讨[J]
.知识经济,2014,0(20):25-26.
3
穆英慧,黄顺林.
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承担问题法理探讨——对新《婚姻法》第41条分析[J]
.政法论丛,2003(4):45-47.
被引量:4
4
史建三,夏玉明.
对增补滥用职权罪的法理探讨[J]
.法学,1987(9):8-11.
5
夏凉.
论矿难事故中的国家赔偿责任[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3(10):159-160.
被引量:1
6
梁丽萍.
刍议危险驾驶行为及其刑事法律适用[J]
.法制与经济(中旬),2011(9):65-65.
7
本刊编辑部,王磊,黄明春,赵峰.
刑事法律适用与刑罚功能发挥——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发言摘要[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12,28(1):15-20.
8
刘明.
刑事和解在藏区的适用研究——兼论法律的统一性和融合性[J]
.西部法学评论,2012(3):90-97.
被引量:3
9
陈卫山.
河北邢台地区醉酒驾驶案件调查报告[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95-96.
10
詹瑜璞.
关于安全与生产安全概念的法理探讨[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4(4):41-44.
被引量:1
广西社会科学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