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刻板印象对国家形象传播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一、刻板印象对国家形象传播的消极影响 最早提出刻板印象的是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在上个世纪20年代,李普曼在他的著作《舆论学》中,借用传播史上“铅版化(‘像浇铸的铅版一样牢固而一成不变’)”这一印刷术语,形象地传达出刻板印象的认知心理特征。即使随着时代变迁,某个群体的特征已经发生了变化,刻板印象的僵化模式依然使认知主体对客体的新变化“视而不见。”
作者
黄玲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
出处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7-58,共2页
News Research
关键词
刻板印象
形象传播
消极
《舆论学》
心理特征
时代变迁
认知主体
李普曼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C912.6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
1
程曼丽.
关于国家形象内涵的思考[J]
.国际公关,2007,0(4):89-89.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7
1
梁波,赵学勇.
“十七年电影”中的国家形象建构及其当下传播的意义[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2):136-139.
被引量:4
2
吴一敏.
中国国家形象及其定位研究综述[J]
.经济师,2012(5):9-10.
被引量:3
3
赵莉.
美国媒体视野下的浙江镜像——以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和《新闻周刊》网站报道为例[J]
.对外传播,2014(5):30-32.
被引量:2
4
王润珏,李荃.
文化自信提升国家形象自塑能力——以山东“好客”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为例[J]
.新闻战线,2019(10):96-99.
被引量:3
5
王婷.
视觉的修辞:从“十七年”电影海报看国家形象的建构[J]
.电影评介,2020(1):49-53.
被引量:2
6
高炳亮.
论中国与东南亚公共外交中华侨华人的三重角色[J]
.理论与评论,2021(2):84-96.
被引量:1
7
何淼,曹劲松.
长江文化助推国家形象传播的叙事表达与实现路径[J]
.学习与实践,2024(9):130-140.
同被引文献
12
1
陈伟,郝勤.
体育传播学的学科特征与研究现状——兼论体育的传播特征及其信息符号理论[J]
.体育科学,2006,26(6):6-11.
被引量:28
2
薛可,梁海.
基于刻板思维的国家形象符号认知--以《纽约时报》的“西藏事件”报道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16(1):13-18.
被引量:23
3
汪露.
新闻传播学中刻板印象研究综述[J]
.云梦学刊,2010,31(3):152-155.
被引量:25
4
王沛.
刻板印象的社会认知研究述论[J]
.心理科学,1999,22(4):342-345.
被引量:67
5
廖圣清,景杨,张帅.
大学生的媒介使用、社会接触和国家印象:以刻板印象为研究视角[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8(1):40-50.
被引量:17
6
谭维旭.
国家形象的误解及对策——从美国影视中的中国刻板印象说开去[J]
.新闻传播,2012(5):179-179.
被引量:2
7
赵云泽,滕沐颖,赵菡婷,孟蝶,刘璇.
“桥梁人群”对中国品牌的跨文化传播的影响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15,37(10):65-78.
被引量:29
8
柳旭东,钱能.
分裂的刻板印象:在线动漫中的女性形象建构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1,43(6):114-129.
被引量:8
9
胡洁,孙有中.
《纽约时报》中的“共产主义”刻板印象——基于命名实体识别的媒介记忆之场研究[J]
.国际新闻界,2022,44(6):71-95.
被引量:6
10
邢丽菊,鄢传若斓.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模式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22,31(6):3-17.
被引量:33
引证文献
1
1
陈思甜.
跨文化语境中的刻板印象研究综述——基于新闻传播学的视角[J]
.青年记者,2023(12):29-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孟伟,刘鹏.
文化锚定物:中国文化有效传播的路径探索——基于东盟五国青年的实证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4,46(1):62-73.
被引量:4
1
楼宝玉.
舆论与民主——读李普曼的《舆论学》[J]
.视听纵横,2009(6):85-88.
被引量:2
2
吴春颖,侯鹏.
媒体真实与记者报道[J]
.现代企业文化,2011(29):125-125.
3
林珊.
美国新闻传播学的教材《舆论学》[J]
.国际新闻界,1986,8(4):32-34.
被引量:6
4
刘玲玲.
公众舆论如何“舆民之论”——读李普曼的《公众舆论》[J]
.新闻世界,2011(1):143-144.
被引量:1
5
高一凡.
解读客观性理想背后的现实[J]
.青年记者,2013(7):78-79.
6
陈力丹教授专著《舆论学》再版[J]
.国际新闻界,2012,34(9):103-103.
7
吴剑辉,黄江康.
学习力资源与人的知识积累[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8):191-194.
8
吕强.
读李普曼《舆论学》——网络技术导致的突变[J]
.卷宗,2014,4(3):466-467.
9
李瑾.
传播学“刻板印象”理论研究的发展困境与创新[J]
.商,2014(17):128-128.
被引量:1
10
徐建东,李欣.
媒体如何在各种会议中练就淘金术[J]
.活力,2009(04X):55-55.
新闻知识
2009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