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大豆新品种丰收26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该品种亚有限结夹习性,株高70cm左右,紫花、长叶,百粒重17g左右,种皮黄色、籽粒圆形,成熟时不裂夹。籽粒蛋白质含量39.90%,脂肪含量20.56%。接种鉴定为抗灰斑病、中抗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在适应区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数109天。2006年-2007年参加国家北方春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公顷平均产量2466kg,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0.6%,生产试验公顷平均产量2269.5kg,比对照品种黑河18号增产10.1%。
作者
杨兴勇
机构地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第12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大豆
丰收26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12.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杨兴勇.
大豆新品种丰收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8(2):47-48.
被引量:4
2
欧阳凤仔,欧阳享泱,朱瑞琴,胡泽生.
赣豆6号的选育及应用[J]
.大豆通报,2007(1):9-10.
被引量:16
3
田中艳,高国金,周长军,杜志强,王明泽,李志学.
抗线虫4号大豆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4(1):15-15.
被引量:7
4
单立民,李升,宋豫红,徐玉花,邢玉珍.
大豆新品种“北丰16号”特征特性及技术[J]
.大豆通报,2003(1):19-19.
被引量:9
5
费志宏,朱洪德,张军.
大豆新品种垦农18号的选育及栽培要点[J]
.大豆通报,2004(1):18-18.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林国强.
高蛋白大豆“福豆310”的选育及应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04,16(4):30-33.
被引量:5
2
欧阳凤仔,欧阳享泱,朱瑞琴,胡泽生.
赣豆6号的选育及应用[J]
.大豆通报,2007(1):9-10.
被引量:16
3
江西省农作物省级区域试验资料汇编[R].2002,93.2003,109.
4
.江西省农作物省级区域试验资料汇编[R].,2003.109.
5
胡王仲,兰贵平,郭守斌.
“渝豆一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J]
.大豆通报,1999(1):20-20.
被引量:3
6
杨兴勇,刘广阳,董全中,李福田.
大豆“克4430-20”的品种特性及育种利用[J]
.大豆通报,2001(1):20-20.
被引量:3
7
赵政文,马继凤,李小红.
优质高产大豆湘春豆18的选育[J]
.大豆通报,2001(2):21-21.
被引量:4
8
王德亮,杨月霞,姜玉云,刘军.
大豆新品种垦丰5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1(6):15-15.
被引量:50
9
郭泰,刘忠堂,齐宁.
大豆新品种“合丰35”品种特性及产量效益[J]
.大豆通报,2001(5):18-18.
被引量:9
10
王明泽,田中艳,李云辉,李肖白,高国金,蔡俊玲,周长军.
大豆“抗线虫3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2(5):19-19.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34
1
鹿文成,闫洪睿,张雷,梁吉利,刘英华,刘发.
早熟高产大豆新品种黑河29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4(5):11-11.
2
张雷,闫洪睿,鹿文成,梁吉利,贾鸿昌,刘英华,刘发.
黑河17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耕作与栽培,2005,25(2):61-61.
被引量:3
3
李红鹏.
大豆新品种黑河33号的特性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6(2):26-27.
被引量:8
4
戴娟,熊冬金.
我国大豆抗孢囊线虫病研究与品种选育[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183-3185.
被引量:1
5
姜玉久,王德亮,杨丹霞,蒋洪鑫.
大豆新品种垦丰1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8(1):33-34.
被引量:22
6
杨兴勇.
大豆新品种丰收25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8(2):47-48.
被引量:4
7
项淑华,王雪飞,刘洋.
大豆新品种九农3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8(3):46-47.
被引量:1
8
李远明,龙生云.
大豆新品种龙选1号的选育[J]
.大豆科技,2008(5):42-43.
被引量:2
9
董全中.
丰收27号的特点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6):146-146.
被引量:1
10
董全中.
伏秋旱对大豆密植栽培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9(6):116-117.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马春梅,唐远征,龚振平,景玉良,董守坤,孙太靖,祖伟.
不同施氮量对大豆吸收化肥氮效率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05,24(1):34-37.
被引量:23
2
胡喜平.
合丰42号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J]
.大豆科学,2005,24(1):48-51.
被引量:14
3
王彦文,王延宇,王鑫,陈学密.
大豆生育期需水量与产量效应关系[J]
.吉林农业科学,1995,20(2):29-31.
被引量:29
4
孟向芳,韩利强,宋豫红,史建辉,李筱静,宋来成.
施用不同叶面肥对大豆产量的影响[J]
.大豆通报,2008(3):33-34.
被引量:5
5
刘永权,马云龙,孙晓辉,于中义,乔英,韩延朴,吕国飞.
高油大豆长农16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3):137-138.
被引量:2
6
刘正学,刘玉芹,刘飞,李宝强,王靖,周忠新.
高产大豆新品种临豆九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7):168-169.
被引量:1
7
袁明.
抗线大豆新品种嫩丰20的特征特性与生产技术[J]
.作物杂志,2009(4):106-106.
被引量:3
8
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宋继玲.
叶面喷施氮肥对大豆丰收24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0):54-56.
被引量:7
9
韩利强,宋丽双,王云泉,宋豫红,史建辉,宋来成.
国审大豆新品种北豆2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09(11):166-167.
被引量:3
10
李金霞,章建新,吕淑萍.
高产春大豆豆荚与叶片的光合性能研究[J]
.大豆科学,2009,28(6):1026-1030.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赵玉乐,赵江伟,贾东坡.
夏播大豆“许豆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9):93-94.
被引量:2
2
杨巧玲,孙龙飞,贾东坡.
夏播大豆“农科6号”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53-54.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杨巧玲,孙龙飞,贾东坡.
夏播大豆“农科6号”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53-54.
2
常鸿杰,苏国修,李秋丽,李金梁,牛欢.
大豆新品种辛豆12的高产栽培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6(10):232-233.
被引量:1
1
张雷.
不同种衣剂对黑河18号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耕作与栽培,2005,25(6):33-34.
2
迟玉宏,史建辉,宋豫红,宋来成,韩利强,李筱静.
大豆新品种——垦鉴北豆4号[J]
.现代化农业,2006(8):7-8.
3
张勇,杨兴勇,董全中,薛红,张明明,李微微,宋继玲,许德春,孟丽芬,付立新,赵晓南,胡少新,刘录祥.
利用空间诱变技术选育大豆新品种克山1号[J]
.核农学报,2013,27(9):1241-1246.
被引量:20
4
邱长久,刘长海,胡淑艳,王美玲,张忠,李志远,陈玉环.
大豆新品种北豆1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9(9):5-6.
5
殷曼,赵国臣,史建辉,宋豫红,宋来成,韩利强.
大豆新品种——北豆10号[J]
.现代化农业,2008(8):41-41.
6
薛红.
大豆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139-140.
被引量:7
7
鹿文成,闫洪睿,张雷,梁吉利,贾鸿昌,韩德志,朱海芳.
国审大豆新品种黑河46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J]
.中国种业,2011(2):55-56.
被引量:2
8
李殿祥.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06,26(4):53-55.
被引量:9
9
刘长海,于晓春,邱长久,张安宏,成华玉,胡淑艳,赵发.
大豆九丰9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大豆通报,2004(1):12-12.
被引量:1
10
邱长久,刘长海,张安宏,胡淑艳,王美玲,冯丽娟,张忠,李志远,陈玉环.
大豆新品种北豆8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9(10):43-44.
被引量:1
农业科技通讯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