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生死朗读》的修辞学解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奥斯卡一向偏向于政治,特别对二战纳粹题材情有独钟,从《辛德勒名单》到《钢琴师》均获得“小金人”的青睐。2009年的《生死朗读》虽然新鞋走老路,可它走出了以往电影描写战争暴力与蛮荒的模式,走向深切与沉实。影片以“战后一代”德国人对“战时一代”德国人的盲目的爱———无由的怨———释怀的哀来诠释战争对人的伤害,以及人类应该从战争中反思什么。正如电影原著《朗读者》的作者本哈德.施林克所言,人们看到了包含在其中的某些相通、共同的东西:人并不因为曾做了罪恶的事而完全是一个魔鬼,或被贬为魔鬼;因为爱上了有罪的人而卷入所爱之人的罪恶中去,并将由此陷入理解和谴责的矛盾中;
作者 金蕾蕾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44-45,共2页 Movie Literatur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