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金融中心理论看武汉金融中心建设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将金融中心理论总结为六大理论,这些理论从不同侧面揭示了金融中心的形成与发展。国内研究表明,中部地区金融弱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部地区经济增长。武汉具有成为中部地区金融中心的领先优势,建设武汉金融中心应注重提升功能,推进创新,进一步提高金融集聚与辐射力。
作者
李兵兵
机构地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中部所
出处
《经济论坛》
2009年第23期85-88,共4页
Economic Forum
关键词
金融中心理论
中部地区
区域金融中心
武汉金融
分类号
F832.7 [经济管理—金融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9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42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9
1
孙工声.
金融中心的形成理论和国际经验——兼论江苏在“长三角”金融发展战略中的模式选择[J]
.金融纵横,2007(23):3-8.
被引量:8
2
杨胜刚,朱红.
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J]
.经济研究,2007,42(5):55-67.
被引量:127
3
薛波.
国际金融中心研究的初步发展和“理论衰落”[J]
.上海经济研究,2007,19(1):101-108.
被引量:11
4
王仁祥,孙亚超.
武汉金融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现状考察[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835-838.
被引量:13
5
李成,郝俊香.
金融中心发展的理论、总结与展望[J]
.上海金融,2006(11):4-8.
被引量:18
6
孙剑,苗建军.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的划分与构建[J]
.现代经济探讨,2006(2):80-83.
被引量:27
7
张凤超.
金融一体化理论的建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45-48.
被引量:19
8
金雪军,田霖.
金融地理学视角下区域金融成长差异的案例研究[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2):37-40.
被引量:26
9
潘英丽.
论金融中心形成的微观基础——金融机构的空间聚集[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1):50-57.
被引量:193
二级参考文献
89
1
王仁祥,孙亚超.
构建实现中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金融支撑平台[J]
.金融论坛,2004,9(8):9-14.
被引量:15
2
胡方荣,张恒安.
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历程及特征[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03S):42-43.
被引量:6
3
倪鹏飞,孙承平.
中国城市:金融中心的定位研究[J]
.财贸经济,2005,26(2):17-22.
被引量:71
4
张海波,吴陶.
中国各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Panel Data模型的分析[J]
.统计与决策,2005,21(06X):66-67.
被引量:22
5
"中部崛起"研究小组.
金融弱化现象中的融资机制:金融支持中部崛起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5(12):118-130.
被引量:7
6
冉光和,李敬,熊德平,温涛.
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差异——基于东部和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和分析[J]
.中国软科学,2006(2):102-110.
被引量:213
7
胡坚.
试论亚洲地区多层次的国际金融中心体系[J]
.经济科学,1996(6):67-72.
被引量:9
8
Reed, Howard: (The pre - eminen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 1981.
9
瑞斯托·劳斯詹南.《金融地理学》.商务印刷馆,2001年版..
10
Shuming Bao, et al. Geographic factors and China' s regional development under market reforms, 1978-1998. China Economic Review13(2002), 89-111.
共引文献
420
1
郭文杰.
高铁、信息化水平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实证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J]
.时代金融,2020(27):26-28.
被引量:2
2
修禹竹,骆丽芳,梁新潮.
金融集聚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J]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7(6):72-79.
被引量:1
3
谢识予,李苍祺,左川.
中部崛起战略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PSM-DID方法的研究[J]
.金融发展,2019(1):51-66.
4
刘丙章,高建华,彭宝玉,万荣辉.
基于POI数据的苏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格局及细分行业分布[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29-39.
被引量:6
5
徐悦,张桥云.
金融资本集聚与区域金融中心形成——基于空间网络的分析视角[J]
.财经科学,2021(5):13-27.
被引量:5
6
陈权宝,兰爽.
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的河南省各市区金融竞争力演化分析[J]
.江苏商论,2009(5):155-157.
7
陈云桥.
影响金融产业集聚的核心因素研究[J]
.理论月刊,2009(11):68-71.
被引量:3
8
何俊杰.
金融支持资源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调查与思考——以郴州市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7-60.
9
中国人民银行喀什地区中心支行课题组,努尔麦麦提,张希平.
喀什“金融贸易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
.金融发展评论,2012(12):143-150.
10
成春林,华桂宏.
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的县域分析——基于2002-2011年江苏64个县市的实证研究[J]
.江苏社会科学,2013(6):238-243.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37
1
朱新蓉.
提升武汉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J]
.武汉金融,2001(12):4-6.
被引量:6
2
王仁祥,孙亚超.
武汉金融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与现状考察[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835-838.
被引量:13
3
张蕾,恭君卓.
中部崛起 金融先行——武汉金融中心战略发展问题研究[J]
.经济师,2006(8):241-242.
被引量:5
4
夏幼文.《大陆各地掀起金融办扩权风》,《工商时报》2010年9月2日,A17版.
5
邵子钦.《券商网点增多激发佣金大战前四月费率降16.9%》,http ://finance. sina. com. cn/stock/qsth/20100601/22198041318. shtml.
6
安虎森.《区域经济学通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7
刘伟,屈红燕,潘圣韬.《二三线城市佣金战中小券商生存“苦乐不均”》,http://finance, sina. com. cn/stock/t/20100603/01168049645. shtml.
8
黄敏助.《ECFA之后台湾证券业前进大陆的商机与挑战》,2010年台湾大学财务金融国际研讨会资料.
9
王力,黄育华.中国金融中心发展报告(2010-2011)[M].北京:社会科学丈献出社,2011.
10
Kaufma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J].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 2001 (4).
引证文献
7
1
邓敏.
论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J]
.改革与战略,2012,28(5):150-152.
被引量:4
2
许传华,汪星星.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立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9):25-26.
3
黄孝武,柏宝春.
关于进一步发展武汉新金融业态的思考[J]
.武汉金融,2012(4):10-13.
被引量:4
4
邓利娟,马志勇.
台湾证券商进入大陆的区位选择探讨[J]
.台湾研究,2012(4):16-22.
5
尹富全.
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探析[J]
.西南金融,2012(10):18-22.
6
任得志.
武汉金融中心建设问题研究[J]
.环球市场,2015,0(4):16-20.
7
周阳.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财讯,2018,0(33):67-67.
二级引证文献
8
1
程瑶池.
武汉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的可行性及其措施分析[J]
.无线互联科技,2014,11(1):118-119.
2
曹景.
武汉发展物流金融的SWOT分析及应对策略[J]
.商业经济研究,2015(1):142-143.
3
刘建,高维新.
金融新业态背景下我国科技金融效率及创新路径研究[J]
.改革与战略,2015,31(11):40-43.
被引量:7
4
陈凡,韦鸿.
“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汉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升级版的思考[J]
.武汉金融,2016,0(11):17-20.
被引量:3
5
刘建,高维新.
新业态背景下东莞科技金融效率研究[J]
.当代经济,2016,33(33):116-117.
被引量:1
6
刘建,高维新.
东莞科技金融现状与问题研究[J]
.科技资讯,2016,14(34):111-112.
被引量:1
7
陈奕帆,伍开武,罗瑞,谢蝶.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发展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0):27-30.
被引量:3
8
杨宝佳.
建设武汉区域金融中心的对策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8,39(11):19-20.
1
张静,杨家才,阙方平,黄裕盛.
武汉金融市场发展研究[J]
.长江论坛,1998(4):41-44.
2
货币政策应在保持“适度宽松”的前提下进行“微调”[J]
.新华文摘,2009(24):162-163.
3
辛光磊,琚喜臣.
武汉金融中心构建的战略步骤与对策[J]
.长江论坛,1994(3):44-47.
4
杨勇.
借力证券融资公司试点 促进武汉金融中心建设[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9(4):17-19.
5
李汉斌,胡云声,李明海.
构建武汉金融中心与发展证券市场[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4(2):8-11.
6
郑良芳.
《武汉金融》要力争办成“四个紧密结合”的优秀期刊[J]
.武汉金融,2008(4):22-22.
7
夏俊.
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价值的提升[J]
.中国商界:上半月,2012(12):252-252.
8
周静.
中部地区的金融发展现状[J]
.内江科技,2006,27(3):21-21.
被引量:1
9
俞秀东.
FDI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来自1999-2007年我国中部六省的经验数据[J]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1):8-10.
10
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市分行课题组.
武汉金融中心构建战略研究[J]
.学习与实践,1994(4):7-14.
被引量:1
经济论坛
2009年 第2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