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新世纪中国文学语言意识的变化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新时期"至"新世纪",中国文学经历了从形式语言到文化语言的实验过程。在形式语言阶段,作家作品强调文学语言的形式意味,突现文学语言在文学叙述中的功能和作用。但从1990年代开始,当代中国文学开始尝试文化语言的写作实践。作家作品的一个基本的努力方向,就是将汉语写作与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精神状态联系起来,创作出更具有中国气派的文学作品。"新世纪"以来,"方言写作"的理论探讨和创作实践,在本土文化经验方面,又作了更为自觉的理论提炼和创作尝试,其基本特点是注重中国文化生命特色,本土经验不再是落后、愚昧的表现,而是在现代化过程中展示其困境与开掘的不懈努力。
作者 龚海燕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6-108,共3页 Exploration and Free View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汪曾祺.小说的思想和语言.晚翠文谈新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37.
  • 2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 3鲁枢元.超越语言·跋.超越语言--文学言语刍议.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 4陈佳.茅盾文学奖颁奖文学界反思长篇创作.东方早报,2005.7.28.
  • 5杨扬.百年中国文学中的三个三十年[J].上海文学,2008,0(6):61-6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