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心电图Q-T与J-T离散度检测对“病”与“证”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按照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比较原则,设平行对照组,观察心电图Q-T与J-T离散度,对西医“病”与中医“证”的诊断价值。结果显示:Q-T与J-T离散度对“病”的诊断无特异性,对“证”的诊断有特异性。推测在疾病状态下,此二者反映的是机体的病理生理状态,而“证”是这种状态的一种高度概括。
作者
韩力军
狄俊英
张莉
陈静
张殿忠
孙梦九
机构地区
天津中医学院
天津安定医院心电图室
天津第二医院内科
出处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5-16,共2页
Journal of Tianji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血瘀证
心电图Q-T与J-T离散度
诊断
分类号
R540.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陈礼平,吴芝仙,叶海琴.
健康成人Q-T及Q-T离散度测定的正常值[J]
.心电学杂志,1997,16(1):2-3.
被引量:34
2
马奕,郭映春,刘燕,王现青,崔长琮.
QT间期及其离散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和正常值[J]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3):130-132.
被引量:96
3
翁维良.冠心病血瘀证的研究进展[J]中医杂志,1987(06).
4
邵耕.现代冠心病[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4.
5
陈克冀等.心脑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二级参考文献
2
1
马奕,郭映春,刘燕,王现青,崔长琮.
QT间期及其离散度测定的方法学研究和正常值[J]
.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1995,9(3):130-132.
被引量:96
2
丁志坚,蒋建光,李海燕.高血压病左室肥大Q-T离散度异常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心电学杂志,1996(01).
共引文献
120
1
黄慧玲.
老年性高血压与HRV关系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师杂志,2003,5(S1):81-82.
2
雷利华,崔长琮,傅文.
QT离散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J]
.农垦医学,2002,24(1):65-68.
3
杨沙宁,黄从新,李凤翥,彭水先.
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
.临床内科杂志,2002,19(S1):55-57.
被引量:1
4
陆丽萍.
高血压病患者80例Q-T离散度分析[J]
.淮海医药,2004,22(5):382-382.
5
郭军,成晓兰,刘超峰,张笑峥,范虹.
心电图指标对中西医诊断心衰分型的价值分析[J]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3):259-260.
被引量:1
6
尹雪艳,何敏华,高云光,李凤贤.
健康青年Q-T离散度与P波离散度测定的正常值[J]
.中国医刊,2004,39(7):36-38.
被引量:2
7
介卫华,叶平.
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时的QT及JT离散度[J]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0,2(1):33-34.
8
韩叶娣,童步高.
急性心肌梗死后QT离散度的意义[J]
.上海预防医学,1999,11(7):323-325.
9
胡雪珍,孔慧梅,池琼.
降压药治疗后QT离散度与正常人群的对比分析[J]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5):593-594.
10
陈江斌,王晋明,孙小梅,王芳,江洪,白静,蒋学俊,王跃岭,朱刚艳.
咪达普利和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QT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2004,24(11):810-812.
1
郭军,成晓兰,刘超峰,张笑峥,范虹.
心电图指标对中西医诊断心衰分型的价值分析[J]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4,18(3):259-260.
被引量:1
2
李健.
冠心病及高心病的Q-T离散度[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2000,7(2):47-48.
被引量:1
3
李爱莲.
急性心肌梗死Q—T及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
.医学理论与实践,1999,12(2):84-85.
4
王学文,苏兰英,张瑞华,曲华彬.
急性心肌梗塞后Q-T及J-T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J]
.心电学杂志,1996,15(4):205-206.
被引量:7
5
马筱梅,王敏,刘明.
心肌梗死Q-T及J-T离散度改变的临床意义[J]
.实用心电学杂志,2000,9(1):64-65.
6
张津津,方艳平,夏云峰,李良.
扩张型心肌病J-Tc的变化及参松养心胶囊对其影响[J]
.疑难病杂志,2011,10(11):811-813.
7
张秋荣.
100例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J-T离散度的临床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05,3(1):5-6.
8
夏中淘,马婉妮,罗晓红,刘秦,刘炎亭,苗青.
糖尿病患者Q-T和J-T离散度的改变[J]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1):85-86.
9
梁国芬,方玉珍,徐桂艳,张金枝,何勇,毛焕元.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J-T离散度的演变[J]
.心电学杂志,1997,16(1):6-7.
被引量:18
10
南淑丽,任素霞.
急性心肌梗死Q—T及J—T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
.疾病监测与控制,2009,3(7):424-425.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