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高校教师激励模型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应用委托代理理论,在考虑两个维度努力水平的基础上,可以基于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的高校教师激励问题建立博弈模型。与此同时,高校可以通过调整两个维度的分享系数,激励教师选择以最大努力水平完成教学科研任务。而且,分享系数的确定与该任务的边际收益、努力成本系数、方差等因素有关。
作者
阳霞
周文峰
机构地区
攀枝花学院
出处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46-48,共3页
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基金
攀枝花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教学型大学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j0847)
关键词
教学
科研
委托代理
高校教师激励模型
分类号
G451.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5
参考文献
3
1
李传武,张戈.
博弈分析的高校职称评定激励机制[J]
.求索,2007(4):128-129.
被引量:1
2
胡燕,龙游宇.
高校教师行为激励机制的博弈分析[J]
.经济师,2005(11):98-99.
被引量:10
3
涂锦.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博弈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19(9):50-53.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约翰·D·海.《微观经济学的前沿问题》[M].中国税务出版社,1999..
2
张帆.中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Z].中国教育和科研网(www.edu.cn).华夏论坛.焦点在线,2002.7.1.
3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
4
Malcomson,J. , "Work Incentive , Hierarchy and Internal Labor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4,p. 92.
5
王小龙.
我国公共部门的劳动契约和敬业激励——一个存在委托人道德风险的理论模型[J]
.经济研究,2000,35(11):45-49.
被引量:42
6
刘林,朱杰堂.
高校隐性激励与师资队伍稳定问题研究[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管理科学版),2003,21(1):58-60.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27
1
张长温,陈绍纲.
完全信息和非完全信息静态“监考博弈”[J]
.山东科学,2004,17(3):43-45.
被引量:3
2
郝梅瑞,程兰芳.
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评价的激励机制设计[J]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4,4(4):88-90.
被引量:3
3
靳云全,龙艳.
关于高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
.理论界,2005(5):233-234.
被引量:7
4
马跃如,李海.
企业培训效果控制机制的博弈分析[J]
.教育财会研究,2005,16(2):51-54.
5
石铮.
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分析[J]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26(3):65-70.
6
陈欣,刘仁龙,陈渝华.
试论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与绩效工资的实施[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07(1):12-15.
被引量:7
7
周春燕.
高校学术腐败的制度防范研究[J]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28-131.
被引量:5
8
米欣.
防范道德风险的知识型员工管理博弈模型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7(09Z):200-201.
被引量:2
9
米欣.
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的教学博弈分析[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6(5):76-78.
被引量:5
10
魏娟.
论绩效考核工资在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中的作用[J]
.企业经济,2007,26(11):52-54.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67
1
李军.
论学校管理中的激励[J]
.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9):25-27.
被引量:4
2
蔡志文.
国内高校教师激励管理机制研究综述[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S3):153-155.
被引量:3
3
宋志国,宋瑞敏.
科研与教学冲突的危害、成因及对策[J]
.社会科学家,2005,20(S1):591-592.
被引量:9
4
李滨江.
激励理论与高校科研激励机制[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6):179-181.
被引量:29
5
沈兰芳,陆昌祥,陆铭,李荣琴,陈莉,范慧慧.
复旦大学实施岗位津贴制度的调研报告[J]
.中国高教研究,2004(B09):52-55.
被引量:3
6
张建林.
科研引入教学过程经典理念之贯彻[J]
.江苏高教,2005(3):65-67.
被引量:15
7
殷进功,汪应洛.
职称评审中教学、科研绩效评价的替代性实证研究[J]
.科研管理,2005,26(3):144-152.
被引量:11
8
周川.
从洪堡到博耶:高校科研观的转变[J]
.教育研究,2005,26(6):26-30.
被引量:120
9
吕静宜.
高校教师激励体系剖析与建构[J]
.高教探索,2005(5):53-55.
被引量:5
10
陈学胜.
高校教师科研与教学激励机制的权衡分析[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1):82-84.
被引量:8
引证文献
9
1
杜威漩.
基于博弈论视角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设计[J]
.孝感学院学报,2012,32(1):100-104.
被引量:1
2
李红枝,毛建文,陈伟强.
教学应用型高校科研与教学同频共振氛围的建立[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1(6):76-78.
被引量:3
3
高峻,雷景新.
工科化学教学与科研互助的实践与研究[J]
.四川化工,2012,15(6):49-51.
被引量:3
4
张辛皎.
试探如何从高校管理的角度权衡高校的教学与科研[J]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274-275.
5
何霞,刘文明.
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模型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基于28所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J]
.中国高教研究,2014(3):95-100.
被引量:17
6
刘在洲,张恒波.
促进人才培养:高校科学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J]
.高等农业教育,2014(7):3-6.
被引量:5
7
谭莹.
激励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26):9-9.
被引量:1
8
王添敏,张慧,邸学,翟延君.
论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发展[J]
.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865-867.
9
李荣华,朱古月,弋顺超.
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互构的文献综述[J]
.教育教学论坛,2019(47):18-20.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35
1
李从举.
搭建创新平台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
.实验室科学,2014,17(4):9-11.
被引量:7
2
袁晓春.
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5(7):52-54.
被引量:3
3
陶静.
新建本科院校校级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实证研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3):251-254.
4
杨永丽,施建明,权日,钱珍珠,吴运华.
医学院校临床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广东省12家临床教学医院的调查[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4):27-28.
被引量:36
5
陈华.
对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及职业发展方向的反思和探讨[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5(5):147-148.
被引量:1
6
胡丽珠.
行政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17(3):142-145.
被引量:1
7
李凡.
高校教师成熟度评价管理分析与实施路径[J]
.中国成人教育,2015(16):44-46.
8
陆克存.
试论激励理论在初中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10):214-214.
9
周瑜,陈红祥,吕早生.
化学化工类创新人才培养探究[J]
.广州化工,2016,44(16):234-236.
被引量:4
10
何雅冰.
高校教师激励政策的问题与完善[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6):261-262.
1
杨杏本.
高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模式与策略[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3):90-92.
被引量:3
2
李宝栋,张焕霞.
试论医学院校实验队伍的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2):167-169.
被引量:3
3
徐慧明,张燕丽,王学颖.
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育的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5(19):95-96.
4
郑佳.
学校管理实践中激励问题的探讨[J]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87-90.
被引量:3
5
温智新.
帮助学生鼓起成功的风帆[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3,20(1):14-16.
6
刘国民.
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激励问题[J]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08(10):14-14.
7
沙君.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激励机制研究[J]
.长江丛刊,2016(22):221-221.
8
刘晓凤.
公共教育支出归宿——中国政府教育服务确实落到贫困人口手中了吗?[J]
.教育科学文摘,2013(1):28-28.
9
施文龙.
教师需要及激励问题的研究概述[J]
.社会心理科学,1999,14(3):28-30.
被引量:9
10
孙新峰.
论高校中低级职称教师的激励问题[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8):66-67.
被引量:3
现代教育管理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