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群落生态学迎来新的辉煌时代
被引量:
20
Community ecology comes to a new era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世纪中叶以来,日趋凸显的环境问题把生态学推向了学科前沿,“生态”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词,“生态”的环境成了人们理想的伊甸园。进入90年代,生物多样性、全球变化和可持续生物圈三大科学命题更是开启了生态学研究的新时代。
作者
方精云
机构地区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
出处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1-532,共2页
Biodiversity Science
关键词
群落生态学
环境问题
生物多样性
学科前沿
科学命题
全球变化
生物圈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88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159
参考文献
10
1
Clements F (1916) Plant Succession." An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Vegetation.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Washington.
2
Clements F (1936)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the climax. Journal of Ecology, 24, 252-284.
3
Darwin C (1859)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New American Library, New York.
4
Gleason H (1917) The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lant association. Bulletin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Club, 44, 463-481.
5
Gleason H (1926) The individualistic concept of the plant association. Bulletin of the Torrey Botanical Club, 53, 7 -26.
6
MakotoNumata(沼田真)(1979).Methods for Ecological Study (生态学方法论).KokinShou-in(古今书院),Tokyo.
7
Tansley A (1920) The classification of veget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cology, 8, 118-149.
8
Tansley A (1935) 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 Ecology, 16, 284-307.
9
Warming E (1895) Plantesamfund-Grundtrcek af den okologiske Plantegeografi. P. G. Philipsens Forlag, Kjφbenhavn.
10
Worster D (1994) Nature's Economy." 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Lundon.
同被引文献
388
1
马麟,孔菲,程方骁,韩鸿宾,乔杰.
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J]
.大学与学科,2021,2(4):100-107.
被引量:14
2
戴亚飞,杜全生,潘庆,陈拥军.
探索中前行的交叉科学发展之路[J]
.大学与学科,2021(4):1-13.
被引量:18
3
任海,蔡锡安,饶兴权,张倩媚,刘世忠.
植物群落的演替理论[J]
.生态科学,2001,20(4):59-67.
被引量:42
4
张静,江生荣,钱振晗,陈红威.
我国湿地概况与发展趋势[J]
.江西林业科技,2009,37(2):44-46.
被引量:8
5
李文慧,张润涛.
试论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J]
.林业勘查设计,2009(1):42-43.
被引量:3
6
李成勋.
马克思论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先声[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4):5-10.
被引量:2
7
蔡守秋,张百灵.
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与石漠化防治[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4):26-31.
被引量:1
8
黄金城,苏文学,莫燕妮,苏文拔.
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对策[J]
.热带林业,2012,40(3):4-7.
被引量:9
9
李树林,杨庆焕,陈素灵,符云薇,苏文拔.
试论海南岛森林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J]
.热带林业,1996,24(4):135-139.
被引量:5
10
王友绍,王肇鼎,黄良民.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J]
.热带海洋学报,2004,23(5):85-95.
被引量:128
引证文献
20
1
卢爱英,张先平,王世裕,王孟本.
干扰对云顶山亚高山草甸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植物研究,2011,31(1):73-78.
被引量:27
2
裴男才,张金龙,米湘成,葛学军.
植物DNA条形码促进系统发育群落生态学发展[J]
.生物多样性,2011,19(3):284-294.
被引量:23
3
陈明林,涂传林.
安徽省级自然保护区沱湖湿地的群落生态学研究及其恢复重建策略[J]
.草业学报,2012,21(1):93-102.
被引量:3
4
单奇华,张建锋,沈立铭,唐华军,阮伟建,陈光才.
林业生态工程措施对滨海盐碱地草本植物的影响[J]
.生态学杂志,2012,31(6):1411-1418.
被引量:18
5
马克平,周玉荣.
继往开来,积极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发展——《生物多样性》创刊二十年回顾[J]
.生物多样性,2012,20(5):535-550.
被引量:5
6
只佳增,周劲松,钱云,陈鸿洁,兰明.
河口热区肉桂人工林植被群落演替特征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2):2513-2520.
被引量:5
7
黄静,吴建平,熊永,高丽琴,欧阳慧,樊后保,房焕英.
城市化进程中撂荒地植被恢复方式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4,12(5):90-96.
被引量:3
8
侯伟,杨福孙,周兆德,龙文兴.
海南岛森林旅游发展与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J]
.热带生物学报,2015,6(1):91-97.
被引量:1
9
范伟伟,张先平.
太原市汾河公园和森林公园植物物种多样性比较[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0):1301-1304.
被引量:3
10
马志波,肖文发,黄清麟,庄崇洋,郑群瑞.
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空间格局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16,29(3):35-39.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59
1
高林浩,孙晗,白雪卡,代爽,樊艳文,刘超,王襄平,尹伟伦.
气候、系统发育对长白山乔灌木比叶面积与叶元素含量关系的影响[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20,42(2):19-30.
被引量:9
2
牛红玉,王峥峰,练琚愉,叶万辉,沈浩.
群落构建研究的新进展:进化和生态相结合的群落谱系结构研究[J]
.生物多样性,2011,19(3):275-283.
被引量:68
3
裴男才.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识别植物物种[J]
.应用生态学报,2012,23(5):1240-1246.
被引量:19
4
裴男才.
利用植物DNA条形码构建亚热带森林群落系统发育关系———以鼎湖山样地为例[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3):263-270.
被引量:12
5
马克平,周玉荣.
继往开来,积极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科学发展——《生物多样性》创刊二十年回顾[J]
.生物多样性,2012,20(5):535-550.
被引量:5
6
张金龙,刘忠阳,张清.
滨海盐土暗管排水改良绿化技术[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3,26(1):29-32.
被引量:4
7
董元火,荣一兵.
湖北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不同分布区的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59(1):105-110.
被引量:5
8
席赠濮,杜凡,汪健.
香格里拉县亚高山退化草甸植物群落学研究[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3,33(2):75-80.
被引量:12
9
董元火,高威,雷刚,魏凯旋.
江苏省苏州市太湖地区莼菜群落的α-多样性特征[J]
.江苏农业科学,2013,41(4):342-343.
被引量:3
10
董元火,雷刚,王贵雄.
湖北西凉湖野菱群落α-多样性特征[J]
.南方农业学报,2013,44(3):381-384.
被引量:3
1
《单细胞分析》[J]
.分析化学,2005,33(10):1375-1375.
2
晨曦.
物种灭绝向谁敲响警钟——物种灭绝忧思录(下)[J]
.生态经济,2009,25(7):18-21.
被引量:1
3
王德华.
生态学研究的前沿—持续生物圈[J]
.资源生态环境网络研究动态,1992(2):13-15.
4
万江平,李成希,姜琼,刘宁新,刘绍平.
便河、江津湖的生物监测及其水质的生物学评价[J]
.环境科学与技术,1994(3):27-30.
5
以DNA实证向达尔文致敬[J]
.黄金时代(上半月),2009(4):30-30.
6
刘文莉,苗晓梅.
绿色化学中的有机合成[J]
.枣庄师专学报,2001,18(2):28-30.
7
熊蓉春,董雪玲,魏刚.
绿色化学与21世纪水处理剂发展战略[J]
.环境工程,2000,18(2):22-24.
被引量:70
8
刘文莉,姜海波.
发展绿色化学 推进可持续发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S2):81-82.
被引量:10
9
汪学俭,丁翠珍,金道超.
蝴蝶进化与起源的研究现状[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3,32(6):547-552.
被引量:6
10
覃觅.
拯救天堂雨林[J]
.资源与人居环境,2006(09S):60-63.
生物多样性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