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儒学之“仁”及其对和谐文化建设之意义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仁"为儒学之核心。首先就"仁"的内涵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可归纳为"成己"之学、"爱人"之学与"爱物"之学;其后着重探讨了儒学之"仁"对今日和谐文化建设之现代意义,指出"仁"有助于在社会上广泛倡导和谐理念;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有助于全社会自觉养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伦理观。
作者
刘俊杰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54-56,共3页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
关键词
儒学
仁
和谐文化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5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5
同被引文献
2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东学西渐"栏目编辑.
儒学对于建构和谐世界的意义——中国孔子基金会“儒学与和谐世界研讨会”论要[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6(5):1-14.
被引量:2
2
程培学.
论孟子的社会和谐思想[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4):490-494.
被引量:4
3
阎钢,唐艳艳.
论儒家仁学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价值[J]
.天府新论,2005(5):21-24.
被引量:3
4
席秀海.
略论传统儒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
.东岳论丛,2002,23(4):101-103.
被引量:2
5
王跃平.
论孔子的人学思想[J]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8(2):99-102.
被引量:1
6
蒙培元.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J]
.齐鲁学刊,2001(4):49-54.
被引量:25
7
郭齐勇.
东亚儒学核心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
.孔子研究,2000(4):17-25.
被引量:15
8
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9
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10
(宋)程颢(宋)程颐撰潘富恩导读二程遗书[M].
二级参考文献
35
1
蒙培元.
从仁的四个层面看普遍伦理的可能性[J]
.中国哲学史,2000(4):49-57.
被引量:18
2
伽达默尔 夏镇平等译.哲学解释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10..
3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Z].,..
4
.论语·卫灵公[Z].,..
5
.论语·里仁[Z].,..
6
金开诚.优秀传统文化有渗透力[N].光明日报.1994-4-6.
7
张光勤,张盛如.《史记》精华注译[Z].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3.
8
.礼记·礼运[Z].,..
9
.孟子·公孙丑上[Z].,..
10
.礼记·坊记[Z].,..
共引文献
45
1
陈衍东,苗桂林.
论儒家传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8(4):83-84.
被引量:2
2
蔡德贵.
儒家伦理成为普世伦理的可能性因素[J]
.现代哲学,2001(1):102-106.
被引量:5
3
段绪志,丁立娜,王喆.
辽宁省林木良种现状及其发展的建议[J]
.农业经济,2006(6):41-41.
被引量:1
4
于霞.
近10年来儒学当代价值研究简述与思考[J]
.学术研究,2006(9):105-108.
被引量:1
5
杜成辉.
韩国儒教的历史和现状[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5(11):22-25.
被引量:5
6
程涛.
孔子的和谐理念与和谐世界的建构[J]
.南方论刊,2007(7):20-21.
7
张利华.
试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与内涵[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32-37.
被引量:63
8
刘慧梅,黄健.
儒家德性伦理与中国休闲伦理建设[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4):30-36.
被引量:4
9
钟菊华.
中国女子竞技体育成就的传统文化视点[J]
.安徽体育科技,2008,29(4):4-5.
被引量:2
10
王求是.
从文化的角度看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结构[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2):13-15.
同被引文献
21
1
寇东亮.
“和谐文化”的三重意蕴[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2):12-17.
被引量:11
2
江华.
营造和谐氛围 构建和谐文化[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31-33.
被引量:3
3
张耀灿.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J]
.思想教育研究,2006(1):4-7.
被引量:29
4
戚序.
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J]
.理论学刊,2006(3):70-72.
被引量:22
5
秦文志.
试论和谐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
.攀登(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5(1):47-49.
被引量:11
6
李庆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刍议[J]
.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2):34-37.
被引量:12
7
杨丽.
构建和谐社会对和谐文化建设的诉求[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6(5):173-175.
被引量:11
8
张西立.
和谐文化论纲[J]
.学习论坛,2006,22(8):5-8.
被引量:12
9
李忠杰.
建设和谐文化的核心是倡导和谐的价值取向[J]
.中国监察,2006(21):8-9.
被引量:5
10
孙玉杰.
中国和谐文化的思想资源、重要地位和正确导向[J]
.科学社会主义,2006(5):30-33.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赵娜.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152-15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陈国梁.
新形势下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J]
.才智,2017,0(5):229-229.
1
谷佳媚.
建设先进文化必须提高文化自觉[J]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3):81-83.
2
王晓霞,雷龙涛.
安康龙舟文化的内涵及时代意义探讨[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12):8-10.
被引量:2
3
刘桂春,韩增林.
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J]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22(3):9-13.
被引量:21
4
陈遵沂.
文化社会学理论新透视[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7):33-38.
被引量:4
5
路秀文.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次意义探讨[J]
.前沿,2012(4):162-163.
被引量:13
6
高守亚.
“一分为三”规律性探讨[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5):22-26.
被引量:1
7
丹心.
花开未必红[J]
.青年作家,2010(7):96-99.
8
邓彦锋.
非物质文化视野下苗族文化融入当地中小学美术课堂的意义探讨[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16):226-226.
被引量:3
9
路宪民.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文化自觉[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5):13-21.
被引量:9
10
周银珍.
论孔子“仁”双重内涵[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22-26.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