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反思与前瞻--中国社会慈善救助发展六十年 被引量:1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改革开放为历史分界线,我国福利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身份化福利转变为生活化福利。社会福利安排的生活导向和割裂状态为体制外社会慈善救助的发展拓充了制度空间,同时,党-国家治理手段的变迁和国家-社会的分离,也为慈善公益事业培植了生长土壤。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救助中,慈善救助通过对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实现了从边缘到主流的位移。促进懵懂化的自愿施舍向外显化的公民责任转变,必须夯实和完善慈善救助的制度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正视公权主导的"政府慈善"的合理性与维护私力参与的"民间慈善"的灵活性相结合,将激活关系本位的"差序互助"的传统性与创新权利本位的"制度慈善"的现代性相结合,将培育志愿参与的"公民慈善"的权利观与倡导和谐共生的"尚公重私"的公私观相结合,逐渐形成富有本土特色、彰显中国经验、符合国际潮流的慈善救助发展模式。
作者 刘威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9-104,共6页 Academic Forum
基金 邴正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当代中国文化转型过程中的矛盾及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09ASH003) 吉林大学“985工程”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基层社会再整合研究”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共引文献174

同被引文献102

引证文献11

二级引证文献6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