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王夫之的“性情合一”论及其理论贡献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王夫之的思想面向虽然极为丰富,但其精要之处尤在于“溯源心性”,并“一本心性为说”(钱穆,第124页)。就王夫之心性思想的主要内容而言,他对朱熹和王阳明皆有所批判,也有所综合,并在批判综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性情合一”论。这一方面体现了他对情感和理性关系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辟异端、开正学”的文化反省意识和辩证融通的哲学品质。
作者
万里
机构地区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4-60,共7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关键词
王夫之
理论贡献
性情
文化反省意识
心性
王阳明
性关系
批判
分类号
B249.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A849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船山全书》.1992-1997年.岳麓书社.
2
.《论衡》[M].中华书局,1979年..
3
《孟子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9页.
4
《寄簃文存》.
5
《刘宗周全集》.200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
6
蒙培元.1983年.《王夫之哲学与朱熹理学》.《中国哲学》,第10辑.三联书店.
7
钱穆.2005年.《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商务印书馆.
共引文献
46
1
曾振宇.
论“气”[J]
.哲学研究,2004(7):53-58.
被引量:9
2
袁林.
中国古代史研究数字化文献资源与利用[J]
.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12):19-27.
被引量:11
3
王永平.
魏晋任诞风气的先声——略论汉末逸民戴良之“诞节”及其与魏晋风度之关系[J]
.江苏社会科学,2006(2):197-202.
4
朱玉麒.
元白先生所藏《窥园图记》题跋[J]
.文献,2006(2):11-24.
被引量:1
5
黄如金.
和合管理的价值观体系[J]
.经济管理,2006,32(12):11-22.
被引量:15
6
张耀南.
论中国哲学没有“人类中心论”[J]
.哲学研究,2006(6):55-60.
被引量:2
7
刘素民.
阿奎那的自然法作为本性之律的人学内蕴[J]
.哲学研究,2006(6):79-84.
被引量:2
8
罗传芳.
批判与反思:东汉社会批判思潮的理论意义[J]
.哲学研究,2006(8):25-31.
被引量:1
9
黄如金.
中国式和合管理的方法论问题[J]
.经济管理,2006,32(18):4-13.
被引量:8
10
徐正英.
先秦佚文中的文艺思想[J]
.文学评论,2007(1):83-8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5
1
郭齐勇.
朱熹与王夫之的性情论之比较[J]
.文史哲,2001(3):75-82.
被引量:28
2
蔡家和.
牟宗三《黄宗羲对于天命流行之体之误解》一文之探讨[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1):1-7.
被引量:2
3
陈丛兰.
船山性情观刍议[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8(4):1-5.
被引量:1
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著,吴寿彭.形而上学[M]商务印书馆,1959.
5
蔡肖兵,金吾伦.
整体观与科学——中国传统思维整体观的现实意义[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0,26(1):115-119.
被引量:17
引证文献
2
1
贾庆军.
黄宗羲的“天”之辨[J]
.殷都学刊,2011,32(3):136-141.
2
陈力祥,颜小梅.
褒贬是非:船山对朱子阳明性情论之批判与重构[J]
.宁夏社会科学,2018(2):33-40.
1
李腾凯,吴育林.
批判性、生成性与人类解放性的统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践哲学品质[J]
.理论月刊,2016(6):30-34.
被引量:4
2
陈静,朱青青.
儒家的哲学品质与现代性问题[J]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22-25.
3
陈忠.
发展伦理与文化态度:哈维兰文化人类学的发展伦理学意蕴[J]
.道德与文明,2009(1):15-17.
被引量:2
4
钱广荣.
价值论与哲学品质问题断想[J]
.滁州学院学报,2008,10(5):7-10.
5
刘华初.
杜威的科学—哲学观[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4):670-675.
6
张允熠.
毛泽东与儒学[J]
.人文杂志,1999(2):28-33.
7
申倩.
邓小平理论体系及其哲学思想的特点[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20(5):74-76.
8
史南飞.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道”[J]
.求索,1994(6):73-79.
9
薛秀军,杨楹.
现代管理的跨越:从管理科学到管理哲学[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16.
被引量:2
10
刘荣茂.
良知与自由——王阳明与萨特之比较[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18(5):71-74.
被引量:1
哲学研究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