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制举与唐代隐逸风尚的关系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查正贤在《文学遗产》2009年第5期撰文指出,唐代帝后经常以制举的方式征辟人材。这是一项因应常举的某些不足而实行的重要制度。为制举而颁布的诏书借助传统的隐逸话语,并灵活设置各种科目,把应举士人命名为沉沦草泽、待时而出的隐逸之士,从而塑造了唐人的隐逸意识,直接鼓励了士人把自身多个阶段的经历描述为隐逸生活。
出处
《新华文摘》
2009年第24期166-166,共1页
关键词
隐逸意识
制举
唐代
风尚
《文学遗产》
隐逸生活
沉沦
士人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D691.34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
鞠岩.
制举并未促成唐代隐逸风尚[J]
.文学遗产,2010(5):152-155.
被引量:2
2
查正贤.
论制举与唐代隐逸风尚的关系[J]
.文学遗产,2009(5):12-24.
被引量:5
3
欧阳明亮,郑莉.
唐代诗人孙逖与他的《宿云门寺阁》[J]
.古典文学知识,2009(2):23-27.
被引量:3
4
查正贤.
杜诗“庞公”意识发微[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3):77-83.
被引量:1
5
李红霞,张彩红.
论科举对唐代隐逸风尚兴盛的影响[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99-102.
被引量:4
6
查正贤.
论初唐休沐宴赏诗以隐逸为雅言的现象[J]
.文学遗产,2004(6):36-45.
被引量:11
7
刘敏.
辛弃疾的隐逸思想及其对诗词创作的影响[J]
.长城,2013,0(03X):121-122.
8
杜高琴.
“沧浪之水”与中国文人的隐逸意识[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2,32(4):59-61.
被引量:1
9
陈飞.
唐代试策的形式体制——以制举策文为例[J]
.文学遗产,2006(6):37-44.
被引量:12
10
李昱,吕彩霞.
归隐中的人格精神——对元散曲隐逸意识的解读[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12):70-73.
被引量:3
新华文摘
2009年 第2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