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王弼玄学中的庄学精神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庄子》对王弼的影响,不仅表现在其经典注释中直接引用或化用了《庄子》的一些原文,而且直接影响了他的注经方法。"得意忘言"的自觉不仅是王弼注经突破的原因,也为魏晋开启了新的时代。而王弼在"理"、"情"、"通"等概念和思想上所受《庄子》的启发,不仅使其思想更为玄学化,实际上也为他调和儒道、孔老创造了空间。
作者
蒋丽梅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9,共8页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关键词
得意忘言
理
情
通
分类号
B235.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10
1
《晋书》卷五十,陈寿.《三国志》卷九,第1389页.
2
《晋书》卷四三,陈寿.《三国志》卷九,第1223页.
3
《方技传》之管辂传注引辂别传,陈寿.《三国志》卷九,第819页.
4
汤用彤.《王弼圣人有情义释》,《魏晋玄学论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第64-65页.
5
陈鼓应.《“理”范畴理论模式的道家诠释》[J].台大文史哲学报,2004,:52-52.
6
何劭.《王弼传》,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640页.
7
《论语释疑》,楼宇烈.《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第633页.
8
《三国志·魏书·钟会传》,楼宇烈.《王弼集校释》,第640页.
9
《三国志》注引何劭王弼传,陈寿.《三国志》卷九,第795页.
10
《庄子·盗跖》.王先谦.《庄子集解》卷8,中华书局,1987年,第262页.
共引文献
4
1
钱杭.
“族”与“前宗族时代”——兼论“宗族”概念的二元结构[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5):119-124.
被引量:6
2
聂保平.
不正常者的非常之美——“魏晋风度”新论[J]
.南京社会科学,2011(9):117-123.
3
孔涛.
《庄子》对“理”的揭示及其所反映的哲学思维嬗变[J]
.管子学刊,2012(2):58-60.
被引量:1
4
刘鹤亭.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中的庄学精神[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9-15.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32
1
刘固盛.
唐代重玄学派道论的特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2):68-72.
被引量:4
2
王志忠.
成玄英的重玄之道与佛教中道观[J]
.宗教学研究,1989(Z1):50-55.
被引量:2
3
若水.
《庄子》与道教重玄学[J]
.中国道教,2001(6):42-46.
被引量:6
4
李刚.
成玄英对儒学的价值评判[J]
.宗教学研究,2004(2):6-14.
被引量:2
5
成守勇.
论成玄英《道德经义疏》中的圣人形象[J]
.宗教学研究,2001(1):101-106.
被引量:2
6
刘固盛.
论陈景元对《老子》思想的诠释与发挥[J]
.宗教学研究,2006(2):41-46.
被引量:3
7
郭庆藩.《庄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0,10-11页.
8
陈鼓应.《“理”范畴理论模式的道家诠释》[J].台大文史哲学报,2004,:52-52.
9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
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2012.
引证文献
4
1
刘鹤亭.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中的庄学精神[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9-15.
被引量:3
2
刘鹤亭.
李荣《道德真经注》中的庄学精神[J]
.宗教学研究,2016(4):56-63.
被引量:2
3
杜文君.
成玄英庄学思想中的道论[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38(8):8-13.
4
刘鹤亭.
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中的庄学精神[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0(8):1-9.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刘鹤亭.
李荣《道德真经注》中的庄学精神[J]
.宗教学研究,2016(4):56-63.
被引量:2
2
杜文君.
论唐玄宗《道德真经注疏》中的庄学观[J]
.宗教学研究,2023(6):24-31.
3
刘鹤亭.
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中的庄学精神[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0(8):1-9.
1
韩国良.
崇本息末与崇本举末——魏王弼哲学思想概说[J]
.船山学刊,2004(3):93-95.
2
赵依.
王弼玄学与美学思想初探[J]
.中华文化论坛,2012(1):82-86.
3
高晨阳.
论王弼玄学体系的建构方法[J]
.中国哲学史,1998(3):56-63.
4
吴章燕.
《史记》引《易》说[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31(11):11-13.
被引量:1
5
张琳.
王弼玄学与阳明心学“一个世界”的共通性[J]
.齐鲁学刊,2003(3):57-59.
6
田永胜.
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J]
.周易研究,1998(3):11-22.
被引量:6
7
涂智进.
《约翰福音》与爱徒团体——从社会一历史的角度研读第四福音[J]
.金陵神学志,2008(3):104-131.
8
王宝莲.
王弼玄学辩证思想探微[J]
.求索,1994(5):71-75.
9
林秀茂.
王弼玄学四题[J]
.哲学研究,1997(1):71-75.
10
刘小兰.
英语教师要培养七大习惯[J]
.湖南教育(综合版),2008,22(5):37-38.
被引量:1
中国哲学史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