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耻感教育与社会风气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耻"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备受关注,耻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风气是耻感培养的现实伦理环境,加强耻感教育对于提升社会风气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
包燕芬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教务处
出处
《沧桑》
2009年第6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耻
耻感
社会风气
分类号
D648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廉清.
论耻感生成的主客观条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36-37.
被引量:2
2
樊浩.
耻感与道德体系[J]
.道德与文明,2007(2):23-28.
被引量:31
3
曾云莺.
当前我国耻感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98-103.
被引量:4
4
高兆明.
论市俗道德精神[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8(3):238-243.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
[德]黑格尔 范扬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04.
3
休谟.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5
杨伯峻译注.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M].贺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5.
7
夏征农等.辞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8
《大辞海》编委会.大辞海(哲学卷)[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9
《德育百科全书》编委会.德育百科全书[Z].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10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集:上卷[M].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共引文献
34
1
吴龙灿.
儒家耻德及其当代意义[J]
.伦理学术,2020(1):222-238.
2
高长俊,李邦红.
中国传统“耻德”及当代价值析探[J]
.传承,2010(21):155-157.
3
陈惠珍,王兆香.
荣辱观:“两课”教学中大学生逆反心理之基础[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4,24(3):28-31.
被引量:1
4
赵平安,高猛.
耻感的向度与公民道德建构[J]
.江西社会科学,2008,28(9):71-75.
被引量:6
5
高猛,陈思坤.
耻感教育:当代大学生道德建构的重要维度[J]
.理论导刊,2008(11):91-94.
被引量:8
6
郭聪惠.
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当代道德教育价值[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6):125-128.
被引量:3
7
张国立.
耻感的伦理价值研究[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3):106-108.
被引量:1
8
王晓丽.
道德评价与大学生品德建设[J]
.许昌学院学报,2009,28(3):152-154.
9
吴潜涛,杨峻岭.
论耻感的基本涵义、本质属性及其主要特征[J]
.哲学研究,2010(8):109-115.
被引量:19
10
杨峻岭,任凤彩.
加强大学生耻感教育的依据及其途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90-92.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14
1
秦永芳.
教之耻为先——论广西未成年人的耻感教育[J]
.学术论坛,2008,31(2):185-188.
被引量:3
2
陈飞.
论耻感文化与耻感底线伦理[J]
.学术论坛,2008,31(4):18-22.
被引量:6
3
丁珊,陆珺.
德育应始于耻感的培养[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6):146-149.
被引量:1
4
胡凡.
论中国传统耻感文化的形成[J]
.学习与探索,1997(1):136-142.
被引量:23
5
李宏斌.
耻感教育:伦理价值与困境化解[J]
.广西社会科学,2007(8):186-189.
被引量:5
6
曾云莺.当前我国耻感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98.
7
张彩凤.当代中国人耻感淡化的原因及疗治对策[J].理论纵横,2011,(1):41.
8
廉清.
论耻感生成的主客观条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3):36-37.
被引量:2
9
郭聪惠.
论耻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J]
.前沿,2008(9):166-168.
被引量:7
10
孙龙国.
单向度的耻感及其文化本源--兼谈我国公民道德建构的几个问题[J]
.求索,2009(5):50-52.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2
1
王东岳.
高职高专学生耻感教育误区及重新建构[J]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6):75-77.
2
杨晶.
当代中国的耻感淡化问题及解决对策[J]
.学理论,2012(36):26-27.
1
朱洪浪,金艾裙.
耻感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价值考量[J]
.怀化学院学报,2016,35(8):62-64.
2
杨淑明,蒿艾莉.
“群己”互动与“荣辱”观的树立[J]
.潍坊学院学报,2009,9(3):96-98.
3
臧梅.
论耻感教育与公民道德重建[J]
.学习论坛,2002,18(9):21-22.
被引量:5
4
隋宁.
道德耻感教育的时代价值[J]
.科教导刊,2015(12):82-83.
5
黄荣葆.
构建和谐社会当前要处理好几个关系[J]
.衡阳通讯,2005,0(8):45-45.
6
王晓华.
中国人为什么丧失了羞耻感?——信仰与耻感文化[J]
.新高考(高二语文),2014(1):36-37.
7
汪小丽.
基于耻感教育的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J]
.改革与开放,2015(14):111-111.
被引量:1
8
冯清平,杨清明.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上层建筑[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2):15-17.
9
孙芳,李书萍,刘志远.
耻感教育:多元文化视域下企业管理的基石[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32(S2):175-176.
10
重新培植社会的耻感文化[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12(2):28-28.
沧桑
200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