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黑麦草再生草产量与水热条件的关系
出处
《牧草与饲料》
1990年第1期24-26,共3页
Journal of Forage & Feed
-
1王秀领,赵忠祥,徐玉鹏,孔德平,闫旭东.几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特性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3):31-33. 被引量:6
-
2孙启忠,韩建国,王赞文,赵淑芬,冯志茹.直穗鹅观草生物学特性及生产性能研究[J].牧草与饲料,2007,1(2):19-22. 被引量:2
-
3刘玉华,史纪安,贾志宽.气候因子与苜蓿草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草业科学,2009,26(8):101-106. 被引量:25
-
4李焰焰,方彭华,张晓涛,董召荣.刈割方式对皖北地区大麦饲用品质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0(1):76-78. 被引量:4
-
5顾明德,程海卫,赵书珍,石淑强,王汉全,万素梅.不同苜蓿品种再生草特性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5,25(1):18-20. 被引量:10
-
6孙倩倩,沈益新.施氮和刈割频度对蕹菜再生及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草原与草坪,2010,30(1):14-19. 被引量:9
-
7赵钢.羊茅黑麦草饲用品质评价[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1995,24(4):73-77. 被引量:2
-
8赵萌莉,许志信.刈割高度对牧草再生性的影响[J].内蒙古草业,1998(2):40-41. 被引量:10
-
9牧草与草原[J].中国农业文摘(畜牧),2001(2):4-8.
-
10杨晓,刘乐乐,朱新强,余成群,李锦华.西藏河谷地区紫花苜蓿产量与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分析[J].草地学报,2016,24(1):198-203.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