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西方中心”还是“中国中心”?——对海外中国学一种解释框架的知识社会学反思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在海外中国学研究中,高度相关的两个问题经常进入学者们的视域,成为学术界激烈争论的焦点:第一,传统的中国文化能否催生出中国特色的现代性?第二,近代中国是否完全实现了由帝国向民族国家的转换?围绕这两个问题,分别形成了“冲击一回应说”与“中国中心说”的对立以及“天下观”与“民族国家观”的对立。实际上,这些对立是“西方中心观”与“中国中心观”两种流行解释框架的表现。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来看,这种对立是近代中国社会“悖论”性质在思维方式上的折射与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的“悖论”性质决定了我们要超越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而采取亦此亦彼的思维方式。
作者 朱其永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10,共5页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美]本杰明·史华慈.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
  • 2[美]张灏.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M].崔志海,葛夫平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81-84.
  • 3[美]墨子刻.摆脱困境-新儒学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1996.
  • 4[日]沟口雄三.作为方法的中国[C].台北:国立编译馆,1999.
  • 5[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M].北京:中华书局,2002.89-92.
  • 6[美]列文森.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7[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 8复旦大学历史系.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 9张曙光.唯物史观及其创新的“中国经验”[J].哲学研究,2008(9):16-20. 被引量:5
  • 10黄宗智.悖论社会与现代传统[J].读书,2005(2):3-14. 被引量:97

二级参考文献6

  • 1.《列宁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卷第285页.
  • 2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1卷[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 3.《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卷第931页、第4卷第1430页,第2卷第641-643页,第3卷第923页.
  • 4麦克莱伦.《马克思以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 5黄宗智.2000年:《长江三角洲小在家庭与乡村发展》,中华书局.
  • 6黄仁宇.1998年:《放宽历史的视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共引文献13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