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法理学本科教学中的理性承载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社会的理性化有着反向而行的两个进程:一方面要对社会进行理性建构,另一方面要对社会进行魅力(chrisma)祛除,即要解构卡里斯玛情结与泛政治主义、泛道德主义、民粹主义传统。社会理性的重构一方面要继续启蒙理性未竟的事业,另一方面要构建哈贝马斯式的沟通理性。鉴于法理学是法学的意识形态,法理学本科教学要承载起培养理性法律人进而通过法律人职业的广泛社会参与性与实践性引导社会发展走向理性化的使命。
作者 涂少彬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65-68,共4页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湖北省教育厅2008年教学研究项目:<法理学教学研究>(200816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22.
  • 2约翰·麦克里兰.西方政治思想史[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 3高鸿钧.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学和法学理论(下)--哈贝马斯的民主法治思想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J].政法论坛,2008,26(6):50-79. 被引量:47
  • 4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曹卫东,付德根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163.
  • 5哈贝马斯.哈贝马斯精粹[M].曹卫东.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6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15-18.
  • 7韦伯,M.经济与社会(上卷)[M].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68.
  •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9薛涌.《启蒙陷阱中的李银河》,http://culture.163.com/06/0808/09/2009Q16500280004.html,2009-4-6.

二级参考文献25

  • 1[美]弗里德曼.《选择的共和国:法律、权威与文化》,高鸿钧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1页.
  • 2“人权专家:中国加入21个国际人权公约的意义”,ttp://news.sohu.com/2004/04/109/89/news219788938.shtml.
  • 3J. Habermas, The 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Vol. 2 transl, by T. McCarthy, Beacon Press ,1987, pp.357-363.
  • 4[德]韦伯.《法律社会学》,康乐,简惠美译,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版.
  • 5[美]克里斯托弗·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自由的保障还是安全的威胁》,黄金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6[英]弗里德利希·奥古斯特·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王明毅,冯兴元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 7[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前言第2页译者注②.
  • 8P. Guibentif, "Approaching the Production of Law through Habermas' s Concept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M. Deflem( ed. ), Habermas, Modernity and Law, Sage Publications, 1996, pp. 45 -70.
  • 9P. Bal," Discourse Ethics and Human Rights in Criminal Procedure", in M. Deflem( ed. ), Habermas, Modernity and Law, Sage Publications, 1996, p. 76.
  • 10[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6章.

共引文献398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