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上海的“城市空间”与文人转型 被引量:4

City Space and Transformation of Men of Letters in Shanghai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民国上海城市的新变,将中国文人引进了一个与其士大夫传统疏离的空间。崛起于20世纪初的大马路(南京路),成了民国时期城乡文化心态的最初接触、碰撞点。新空间的发展及其包孕的文化意蕴,在当时居沪文人的心理内层,潜构了一个游离出"文派"、"主义"、"立场"、"新旧"界分的"城市共同体",亦冲淡了传统文人的"三楼情结"及与之相维系的士大夫情怀。 Due to the new changes in Shanghai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men of letters were deprived of their features of scholar-bureaucrats.The development of new city space and its cultural connotation created a city community and played down their 'Sanlou Complex' and the scholar-bureaucrat feelings that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it.
作者 叶中强
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32,共10页 Historical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9

  • 1陈忠豪.《上海礼赞》[J].现象,1935,(11).
  • 2《中国近代航运史资料》第1辑,上册,第30页.
  • 3徐静波.梁实秋传略[J].新文学史料,1989(1):136-154. 被引量:2
  • 4熊月之主编.《上海通史》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210页.
  • 5碧翁.《上海社会的一角》[J].上海生活,1939,(3).
  • 6[美]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37页.
  • 7《世界繁华报馆启》,《新闻报》1904年9月2日.
  • 8钟子硕.《曹靖华访问记(三)》[J].新文学史料,1986,(3).
  • 9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M].,.第237页.
  • 10冰心.《记事珠》[J].新文学史料,1981,(3).

二级参考文献8

  • 1陈平原.《二十世纪中国小说史》第一卷[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第30页.
  • 2鲁迅.《中国小说史略》[A]..《鲁迅全集》第九卷第179页[C].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 3梁启超.《译印政治小说序》,陈平原,夏晓虹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1897-1916)》,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7页.
  • 4王德成.《被压抑的现代性》,《批评空间的开创》第121页,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7月版.
  • 5李欧梵.《文学的趋势:对现代性的追求》,《剑桥中华民国史》上卷第517,518,519,52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 6梁启超.《告小说家》,《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第51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7新庵.《恨海》,《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第19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8唐小兵.蝶魂花影惜分飞[J].读书,1993,0(9):105-110. 被引量:25

同被引文献76

二级引证文献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