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工科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培养的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8年爆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在对我国经济运行造成很大影响的同时,加速了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而使高职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趋势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此背景下,高职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知识能力素质的模块化培养为基础,以提高可持续就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作者
白刚
机构地区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第1期75-76,共2页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关键词
高职
工科学生
可持续就业能力
经济发展模式
分类号
G715 [文化科学—职业技术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264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7
1
班正昌.
影响高职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
.中国林业教育,2006,24(6):46-48.
被引量:19
2
徐冬.
谈高职教育中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提升[J]
.教育与职业,2006(20):24-25.
被引量:14
3
杨少春.
高职学生就业核心竞争能力探讨[J]
.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4):52-53.
被引量:23
4
朱琳.
关于高职高专学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05,17(4):67-69.
被引量:10
5
仲瑞敏.
关于制约高职教育学生就业因素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4(7):28-28.
被引量:13
6
张连绪.
转变观念是解决高职高专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J]
.中国高教研究,2004(4):58-59.
被引量:29
7
李国栋.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
.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3):89-92.
被引量:183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仲瑞敏.
关于制约高职教育学生就业因素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4(7):28-28.
被引量:13
2
吴召军.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浅析[J]
.教育与职业,2005(6):51-52.
被引量:2
3
石玉华.
以人为本 实施人本管理[J]
.企业活力,2005(6):56-57.
被引量:3
4
刘颖.
大学毕业生求职的深层思考[J]
.人力资源,2005(6):60-61.
被引量:4
5
李洁.
探究国外提升毕业生就业力绿色通道——从可雇佣性及可雇佣技能视角[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12-13.
被引量:13
6
韩玉强.
就业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核心[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18-18.
被引量:10
7
刘玉萍.
高职院校弱势文凭问题的产生和对策[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131-132.
被引量:7
8
董洪亮.在学人数一千六百万我国高等教育已走向大众化[N].人民日报,2003-10-20.
9
张尧学.坚持就业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A]..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资料汇编[C].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10
孟广平.
三级分流与双轨制教育[J]
.职教通讯(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1(1):13-15.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264
1
李冬梅,马利强.
关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学高职教育发展定位问题的探讨[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0(S1):12-14.
被引量:1
2
付奎亮.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教师培训中的应用[J]
.职业技术教育,2006,27(32):46-47.
被引量:2
3
赵启杰.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推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J]
.科技信息,2008(27).
4
袁旭宏.
高职药管专业就业前景与教育对策[J]
.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2):52-53.
被引量:1
5
吴岚.
英国HND项目特色分析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
.文教资料,2008(14):86-87.
6
高琴.
如何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J]
.职教论坛,2005,21(29):13-14.
被引量:1
7
傅永华.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物流专业建设的探讨[J]
.文教资料,2005(30):53-54.
被引量:3
8
张福良.
工于形、精于艺、合天衣——高职服装教育模式探索系列之二[J]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39-43.
9
叶小明.
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与实现策略探析[J]
.高教探索,2011(2):119-120.
被引量:7
10
王俊萍.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33(8):189-190.
同被引文献
5
1
张晓娜.
基于USEM模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9):105-106.
被引量:7
2
玉金宇,龙纯敏.
四川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的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J]
.职业教育(下旬刊),2014,0(8):89-91.
被引量:4
3
郑涛,张洋,颜雪艺.
藏区“9+3”学生就业中的问题与反思——基于社会融入视角的分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5(4):113-120.
被引量:5
4
张霞.
四川藏区“9+3”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
.现代人才,2012(3):41-43.
被引量:4
5
张霞.
四川藏区“9+3”学生就业意愿调查研究——基于甘孜州、阿坝州生源的调查[J]
.现代人才,2013,0(2):42-5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李若洋,王锐敏,马淇靖.
四川“9+3”计划少数民族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5):66-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图尔荪·阿卜杜热合曼,周紫微,约尔坚乃提·巴图尔江.
新冠疫情影响下理科生择业观调查研究分析——以昌吉学院为例[J]
.现代商贸工业,2024,45(4):129-131.
1
许为霞.
浅探职校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J]
.职教论坛,2005,21(32).
2
吴菊珍.
关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J]
.中国校外教育,2009(5):16-16.
3
魏本楷.
高职工科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2,4(3):81-82.
4
郑义臣.
校企结合对高职工科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77-78.
被引量:1
5
赵健.
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职院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技术物理教学,2013(4):69-70.
被引量:6
6
刘文钱.
职高电子专业教学的实践分析[J]
.中华少年,2016(11).
7
张继格.
论职业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
.考试周刊,2013(92):167-168.
8
刘念,冷磊.
浅议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培养[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1(2):20-21.
被引量:2
9
徐冬.
谈高职教育中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提升[J]
.教育与职业,2006(20):24-25.
被引量:14
10
王金玲.
高职工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路径思考[J]
.时代教育,2016,0(1):144-144.
职业教育研究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