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代际之维:学校课程改革的文化论观照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这个由互联网、知识经济和流行文化编织的全新世界面前,传统的文化价值观教育显得苍白无力,代际文化差异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课程研究、设计和开发中对"代"文化属性予以足够重视,建立一种全新的代际和谐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价值观教育在内容、方式和方法上的变革与创新应当成为当前课程改革乃至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理论生长点。
作者
王小红
机构地区
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思想理论教育》
2010年第2期52-56,共5页
Ideological & Theore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文化论
代际
价值观教育
观照
学校
变革与创新
流行文化
分类号
G423.07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班建武,李凡卓.
试论学校课程中的代际之维[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8):50-52.
被引量:2
2
康斯坦丁,曹兴,姜丽萍.
代际关系与代际价值[J]
.青年研究,1989(9):27-32.
被引量:8
3
牛金成,龙宝新.
有效课程:课程走向文本化的域限[J]
.现代大学教育,2007,23(1):24-28.
被引量:6
4
廖小平,曾祥云.
“代”论[J]
.江海学刊,2004(4):5-12.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钟年.
文化濡化及代沟[J]
.社会学研究,1993(1):78-83.
被引量:29
2
王道君.
关于优质远程教育的哲学思考[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6):8-10.
被引量:2
3
班建武,李凡卓.
试论学校教育中大众文化的意义及边界[J]
.教育学报,2006,2(4):26-30.
被引量:4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5
多尔 高夫 张文军译.课程愿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31.
6
戴维·L·德克尔 沈健译.《老年社会学——老年发展进程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页.
7
[法]P·布雷雄 J—F·切尔尼亚.《法国人价值观念的变化》[J].[法]《未来研究》,2000,.
8
陈安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伦理约束与激励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2年3月15日.
9
[美]戴维·L·德克尔 沈健译.《老年社会学——老年发展进程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4-19页.
10
[美]大卫·格里芬编.《后现代精神》[M].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共引文献
20
1
廖小平,李家春.
代际关系与价值观教育——从现代社会的代际关系看价值观教育的新特点[J]
.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11):9-15.
被引量:2
2
廖小平.
全球化与价值观的代际传承和代际整合——从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背景来看[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25-32.
被引量:5
3
李小聪,周鹏飞.
心理契约与代际[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8):250-252.
被引量:2
4
廖小平.
道德价值观的代际分化整合与未成年人道德建设[J]
.浙江社会科学,2008(5):72-76.
被引量:1
5
田崇玉.
家庭代际关系研究述评[J]
.天府新论,2009(1):108-112.
被引量:9
6
王小红.
语文教材改革的价值诉求——从《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等作品入选教材说起[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9(9):53-55.
被引量:1
7
王小红.
价值承载:文学作品的经典化抑或文学经典的重构——从《天龙八部》《雪山飞狐》等作品入选高中语文教材说起[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9(12):57-59.
8
郭瑞迎.
试论青年亚文化的代际之维[J]
.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10(6):49-52.
9
邓平.
教师即课程资源——对教师的新解读[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137-140.
10
吴小云,杨国庆.
代际冲突视野下90后员工管理初探[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29(12):28-32.
被引量:19
1
孟建伟.
从知识教育到文化教育——论教育观的转变[J]
.教育研究,2007,28(1):14-19.
被引量:133
2
福建教育出版社[J]
.书摘,2009(5).
3
庞旸.
周有光的“双文化”论[J]
.教育文摘,2009(10):43-43.
4
郝保伟.
学校质量文化论析[J]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5(1):5-7.
被引量:15
5
索引[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2010(6):76-80.
6
李学农.
广义学校文化论[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0(1):39-43.
被引量:8
7
孟建伟.
文化教育——素质教育的理想模式[J]
.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8,0(1):6-6.
被引量:1
8
刘佳,裴功俭,蓬文.
弘扬敬老文化 促进代际和谐[J]
.武钢政工,2009(11):27-29.
9
尊老敬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J]
.中国老年,2012(2):1-1.
10
薛建忠.
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新发展——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综述[J]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04,6(8):27-31.
被引量:2
思想理论教育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